第11版:党报热线/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心人士力不从心
未来三天持续晴冷
天气干燥注意防火
新年起
我市各级文化馆将免费开放
职场“唤醒体”爆红“唤醒”了谁?
媒体观点
用激情和智慧点燃无悔青春
市图书馆计划扩建少儿阅览室
近200平方米
个别基层医疗单位存在隐患
不要动孩子们的“奶酪”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场“唤醒体”爆红“唤醒”了谁?
□孙海强
  顾培利 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最近,一则“××遭遇车祸变成植物人,×××将他唤醒”的段子让“唤醒体”成了网络热门。不少网友纷纷恶搞出了不同职业的版本,在网上掀起阵阵波澜。(12月17日《扬子晚报》)

  继梨花体、凡客体、咆哮体之后,“唤醒体”是又一种新生的网络文体。这种文体源自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江西妇女淦雪梅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存活希望渺茫,亲人们根据淦雪梅喜欢打麻将的爱好,每天都在她身边呼唤“雪梅,起床打麻将哦,三缺一,你快来呀”。这样坚持了近两个月,终于将淦雪梅唤醒。此后,各行各业的网友结合自身生活和工作感受,“照此”作文,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唤醒体”承载着人间真情,也饱含着几多辛酸和无奈。现实中,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多少人不正在沦为“植物人”吗?我们的童年,要靠沉重的书包和报的这个班、那个班来“唤醒”;人到中年,要靠“工作指标”和“显著业绩”来“唤醒”;到了老年,也不得“清醒”,还要靠“寂寞”和“沉重的疾病负担”来“唤醒”。

  “唤醒体”似乎正在承担着这样一个功能,它将一个个沉重的生活话题,或演绎成了一个个笑话,让人一笑解百愁;或当成了一个“出气筒”,把职场烦恼倾诉出来。

  正如救治植物人一样,“唤醒”之后还要有后续治疗。每一种“唤醒体”,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相关职场的生存现状或诉求,如果我们每个行业都能正视这些诉求,并想方设法地进行治理改善,那我们看到的将是,“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正承载着不自满的行业前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