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郑渊洁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还是觉得,与其简单取消,不如积极改进。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不是目前的班干部制度出现了问题,而是制定和执行这一制度的人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学校和老师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走进了误区。
很多老师,在委派班干部的时候,都给他们规定了明确的任务,比如要监视谁谁上课不守纪律,谁谁课下调皮打闹,然后把这些名单报到自己手里,自己再采取具体的惩罚措施。而老师的要求,这些班干部敢不服从吗?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实际上是代人受过。而且,有了打“小报告”的权力,在得罪同学的同时,客观上也培养了班干部高人一等、官味十足的特权思维,沾染上社会的不良风气。很多家长也是如此,在鼓励自己的孩子竞选班干部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锻炼所谓当官的能力、管人的本事,以便为长大后当官打基础。这样的孩子如果当了班干部,必然是“操官腔摆官架”,在内心滋生特权思想。
所以说,小学的班干部制度无须简单取消,而是需要积极改进。应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弱化班干部“官”和“管”的色彩,增强服务同学、团结同学、领导同学的意识。如此一来,既锻炼了班干部的各种能力,也不会招致其他同学的反感。 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