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是教师和家长误导了孩子,那些教师和大人们或许会感到委屈:我有吗?又或者,他们会说,这不是正常的吗?这不是为孩子好吗?如此的思维方式其实反映出他们也是一个“受害者”——文化的受害者。他们身处在一种文化之中,这种文化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并通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更多的人,包括那些他们面对的孩子。因此,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何不妥,反而在这种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方式。
那么,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将小学生们培养成了“小汉奸”?说起来也十分简单,就是文化中的“官本位”,以权力为中心,唯权力至上。正是有了这样的权力观念,人们才会具有对权力的敬畏以及对缺少权力者的轻蔑。这种观念经过大人投射到小学生的身上,他们自然就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对周围的同学另眼相看。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为同学们服务,他们想的是如何讨好老师,并在老师的表扬中获得满足。如果此种文化不清除,则期待小学生班干部成为帮手的老师不会消失,带有“汉奸”色彩的小学生班干部自然也不会消失。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个人都会成为文化的“俘虏”。如果没有文化层面的反思,没有对文化中陈腐因子的剔除,那么这些陈腐的文化就可能成为阻碍人正常和全面发展的东西。所以,在反思小学生班干部制度时,更应该反思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文化,这些东西似乎看不见,但却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与这种文化相比,小学生班干部制度实在算不上什么。
乾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