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有这样一位乡村投递员,他的孩子即将诞生时,他没有守护在自己的妻子身旁,而是奔走在熟悉的乡间邮路上;当家人的催促电话一遍又一遍打来时,他仍坚持把最后一封信件送到用户手中。他就是孟州市城伯邮政支局投递员孙红旗。
2005年10月,孙红旗通过应聘,如愿以偿地穿上了那身向往已久的“邮政绿”。一个人,一辆车,一条路。孙红旗负责城伯西北区12个自然村的投递业务,村落分散、偏僻,每天光骑自行车就需要五六个小时。有些路段崎岖不平、坑坑洼洼不能骑车,他只能推着单车走路。一下雨,泥泞小道难行,污泥浊水飞溅全身。尽管如此,他不喊一声苦,不叫一声累,总能准时地将信件、报纸送到用户手中。
在投递中,他还乐于助人,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出手相助。城伯镇岑村的张大爷是一名退休工人,儿女不在身边,张大爷腿又有病,出行十分不便。每月邮寄过来的工资汇款单,他无法去城伯邮政支局兑现现金。孙红旗得知这一情况后,每个月总能将张大爷的工资汇款单兑换成现金后,再送给张大爷。不仅如此,张大爷需要购买东西时,一个电话打过去,孙红旗都会及时帮其将所购买的物品送到家中。几年来,孙红旗的爱心不仅感动了张大爷,也感动了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出于对孙红旗的信任,村民们有啥事都愿意找孙红旗帮忙。在这些村民眼中,孙红旗不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投递员,还是他们的朋友、亲人。
谈及这几年的变化,孙红旗乐不可支:“以前,我骑的是自行车,一个月工资500元。现在,我骑上了摩托车,一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而且单位还给缴了‘三金’。条件好了,我的干劲更足了。”孙红旗边说边带着记者参观他们的宾馆式宿舍,房间里有背投电视、空调等设施,还配有洗澡间和娱乐室。
“投递工作,如果我们只把它看成是一种平凡的职业,就会觉得平凡乏味。但如果把它当做一种崇高的事业来看待,当做为人民服务时,工作中的辛劳就会变成付出后的快乐。”孙红旗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