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过生日那天,专门提起了我的爷爷和奶奶。
爷爷祖籍是河南民权县人,从小家贫,逃荒要饭走到温县,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爷爷虽然没上过学,不识字,但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用心,把它做到极致。爷爷会打铁,手也巧。先是给村里的一家富农当佣工,样样活都做得让东家很满意。后来在生产队里,种菜和养牲口,别人都干不好,大家都推荐我爷爷干。爷爷种的菜,长的个大新鲜,产量高,每次大家都能分到不少。后来又让爷爷去喂牲口,时间不长,队里的牲口都长得膘肥体壮,下地干活一点都不含糊。用父亲的话说就是爷爷样样行,样样都能干得好。
我很佩服爷爷有这个善心,有这个胆量,更有一颗处处学习的心,这可能是爷爷心很巧,做的事也巧的一个原因。此外,传承淳厚勤俭的家风也是爷爷能够处处受人尊敬的另一个原因。
爷爷之所以能够全身心在外面做事,关键是家里有一位贤内助——我的奶奶。我的奶奶是一位持家的能手。父亲对我奶奶的印象很深,说起她老人家总是带着敬佩。奶奶很会持家。那时候家境不好,奶奶总是想着法儿地维持生计。家里的几棵桃树管理得很好,等到桃子熟了,奶奶舍不得吃,都拿到集市上去卖;院子里的空地也不让闲着,种上烟叶,自己烤干,也拿到集市上去卖。卖的钱充作孩子们的学费,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奶奶特别能吃苦,我们家里盖房子时,请了很多匠人来帮忙。都是奶奶一人做饭。每天都早早起来,天刚亮就蒸了四锅馒头,熬了一大锅的粥。等到匠人来上工,馒头也有了,汤菜全有了,热热乎乎的。大家吃得很欢喜时,奶奶却累得直不起腰,但从没有抱怨过一声。
奶奶心很巧,做甚么都是一看都会。纺纱织布,做鞋做衣都是自己做。家持得好,庄稼活也是样样精通,没赶过牲口看一次人家怎么赶就会了,一点都不逊色男子。有一次爷爷不在家,有人来找爷爷捏骨头。奶奶说:“我来试试吧”。结果捏上了,这是奶奶看了爷爷给人捏骨时学会的。以后爷爷不在家的时候,奶奶就接替爷爷的工作,做得很欢喜。奶奶晚年的时候眼睛几乎失明了,后来经过治疗,能感受到一点天刚蒙蒙亮的光。就是这样,奶奶也没有闲着,在家里蒸馍做饭做家务,蒸的馒头还特别的好吃。我在想:奶奶眼睛都看不见什么,是怎么把馒头蒸的恰到好处的?父亲说:奶奶靠的是用手触摸体会面团来判断酸碱的。我很震惊。
在父亲生日时,重温爷爷奶奶的风范,感觉特别有意义。因为,在父母的身上,我看到了爷爷奶奶的影子。
爷爷和奶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只是兢兢业业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和付出,却没有享过一天的福。今天我过着很享福的生活,想起了一位老师的话:别以为是自己有多大的福报,往上辈看,定是自己的祖先积德,子孙才会有福可享。感恩祖先!感恩我的爷爷奶奶。我要继承爷爷奶奶的风范,为自己的后代子孙积德培福,这样才能对得起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