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会聚爱心 浇筑希望
图片新闻
市促进老区建设表彰会召开
加强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
搞好招商引资企业用地服务
我市通信行业协会昨日成立
焦作旅游再获荣誉
郑焦城际铁路征迁进度通报
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
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工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会聚爱心 浇筑希望
——记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主任朱福香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张 冬

  特殊教育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特别是对0~6岁学龄前聋儿的康复教育,更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和信心。朱福香从事残疾人康复教育工作20余年,一直将残疾儿童能够进入正常学校上学、回归社会主流生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自2004年担任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主任至今,朱福香以忘我奉献的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工全心全意为残疾儿童服务,用真挚的爱改变了许多残疾儿童的人生。

  多年来,朱福香通过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多次被评为省、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和优秀共产党员。

  克服困难创新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最初,朱福香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1990年4月到当时的焦作市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中心工作,她认为从事的都是教育工作,不会有很大难度。但是,到那里的第一次夜班让她改变了想法。

  有一次,她上夜班,负责照看十几名聋儿。小家伙们由于刚看完电视,很兴奋,久久不愿睡觉。为了让他们有充足的睡眠,朱福香要求他们马上睡觉。这时候麻烦来了,这群孩子生气地跑到院子里靠墙跟儿站着,向她示威。他们听其他老师的话,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呢?刚当保育教师的朱福香感到很困惑。后来,经过朱福香的耐心劝说,孩子们最终妥协了。这一夜,朱福香不时起身为孩子们掖被子,几乎没有合眼。经过这次夜班,朱福香认为虽然都是做教育工作,但对于特殊教育,一切还得从零开始。

  此后,朱福香通过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观看课堂康复训练,初步掌握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的方法。3个月后,她由一名保育教师成为语言康复教师。

  “做一名聋哑儿童语言康复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朱福香说,“孩子们喜欢玩耍,每一堂语言康复课前,我都要通过鼓励等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我讲课。”

  有一次,一个3岁的小女孩来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刚来的时候孩子一直哭闹,朱福香只要抱起她,小女孩就往她的脸上吐唾沫,将她的眼镜摔破。尽管如此,朱福香依然耐心地做工作,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友好,最后终于和孩子拉近了距离。

  开拓创新结硕果

  2004年,朱福香被任命为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主任。为了做大做强我市残疾儿童康复事业,朱福香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建设。在硬件方面,朱福香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场地、设施、规模标准化,教师队伍配备专业化,业务工作运行规范化,聋幼儿服务全面化,具备了承接国家新项目、新任务的能力;在软件方面,她带领全体教师改善市残疾人康教中心环境,制订了康教中心“两提高一落实”方案,即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落实聋儿的康复效果。

  就这样,她带领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康复教育成果喜人。如今,市残疾人康教中心不仅收纳了我市各县市区0~6岁的残疾儿童,还接收外地市残疾儿童在此训练。“十一五”期间,该中心获得了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市残联系统评为先进单位。

  爱心育残春满园

  “从事特教工作以来,我深知残疾人的难处和无奈,所以在专业和能力范围内,经常是倾尽所能,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和帮助。”朱福香说。

  为让离开父母怀抱的幼小聋儿尽快适应康教中心环境、适应早期康复训练,朱福香带领全体教师承担起了对聋儿无微不至的护理工作,同时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孩子们参加文艺表演、体育活动,展示孩子们的才艺。

  为帮助残疾儿童家长提高与孩子沟通的能力和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技能,朱福香经常利用双休日,组织教师为家长举办家庭康复知识讲座,开展各类康复知识宣传和家庭康复指导工作,并走进幼儿园及小学进行随班就读调研,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康复训练及康复教育服务。

  多年来,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怀着对残疾儿童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朱福香默默地无私奉献,带领全体教师训练了1000余名残疾儿童,其中85%的儿童能和正常儿童一样上学。她坚信,通过康复教育中心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这些孩子一定能在祖国的百花园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朱福香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