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任何主观、客观上的差错、过失,都可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重大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医疗质量水平,让广大患者放心、安心诊治、康复,市卫生局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持续开展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持续提高年”活动,使我市医疗质量、医疗救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任何时候,质量唯上,尤其面对与生命牵手的医疗过程,我们更要精益求精、严之又严,不能因为日常管理松懈、技术操作上的疏忽大意给患者伤口上撒盐。医者,就要精、就要细、就要严,就要为市民撑起医疗质量保护伞,就要促进全市医学科学发展。”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树庄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是他日常反复强调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年来,这项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医疗质量持续提高专项活动,到底开展得怎么样?
用事实说话,让患者证明。
“我是武陟县阚菊,是几天前在贵院出生的小宝的奶奶,我特别感谢贵院的医生和护士们。我家小宝是早产儿,出生时特别危险,是他们的精心呵护给了小宝新的生命,我和家人对贵院拥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医生和护士们表示感谢。”这是市妇幼保健院门口张贴的一张患者送来的表扬信,像这样的表扬信在我市每家医院门口都张贴了很多。
如何赢得患者的满意?“我们按照《焦作市“医疗质量持续提高年”活动方案》要求,以强化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为抓手,夯实基础,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四个体系建设为主要活动内容,突出做好十项重点工作,切实推进了全市医疗质量持续提高。”作为主管我市医疗质量工作的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智一语中的。
诚如斯言。为了提高我市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积极践行着。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消毒隔离,做好这项医院感染管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科学清洗消毒灭菌,一次性器械严禁二次使用,标准预防,正确防护。同时,加强对包括新生儿室、产房、口腔科、腔镜室、手术室、ICU、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等在内极易发生感染的重点部门的管理,还加强为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的医院感染监测,确保医院感染监测的人员与设施到位。
意识虽重要,技术更重要。为了确保医护人员的正确操作工作流程,市卫生局委托河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控焦作分中心开展了市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多次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从建筑布局、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工作制度、操作技术等各方面查漏补遗,及时消除医院感染的隐患。
——规范病历书写行为,提高病历质量。今年3月起,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行为,市卫生局在全市医疗系统开展了病历质量管理专项活动。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级各医疗机构依托参加省厅视频培训会议人员,对本地、本单位医务人员就《河南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进行了全员培训。同时,加强处方和病历书写质量监督检查,开展层层督导,如果处方和病历书写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将处罚相关单位和个人。
——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本单位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加强第一类医疗技术应用前的审核与备案工作,严格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估工作;认真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的申请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加强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审核和手术权限授予工作,并实施动态管理。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血液采集来之不易,最大限度地用好这些血液意义重大。为了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操作,将医疗机构负责人确定为临床合理用血第一责任人。各医疗机构还建立了临床输血委员会,完善临床用血评价机制,建立临床科室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考核评价制度。同时,我市加强输血科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强化珍惜血液资源意识,规范临床用血程序,减少不合理用血行为。
——规范护理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了让住院病人得到更贴心的服务,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豫卫医〔2011〕29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训专科护士,大力推行基础护理和责任护士制度,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适应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疑难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100%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其中三级医院病区开展率达到100%,二级医院病区开展率达到70%。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看病不难,吃药不贵,这是老百姓长久的期盼。市卫生局按照《河南省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认真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与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机构签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标管理责任承诺书,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合理用药管理组织,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由医生向医院签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书。
在抗菌药物管理上,市卫生局要求,要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将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比例也有严格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同时,我市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并将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
——加强急诊急救管理,提高医疗应急能力。救人如救火,分秒定生死。为了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市卫生局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和设备、设施配置,加强从业人员急诊急救专业岗位培训,从硬件上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水平。在软件上,市卫生局组织培训,加强人员、设施、设备标准化配置,完善急诊服务流程,认真落实各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增强应对急诊、危重病人的处置能力,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今年,全市卫生系统还开展了急救技术大比武和医疗救援拉动演习活动,切实提高了应急救治水平。
——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健全质控体系。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我市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麻醉、临床检验、血液净化、心血管介入、妇科内镜、新生儿重症救护、眼科、精神卫生、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供应等市级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并以此为龙头,完善专业质量控制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
——逐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规范诊疗行为。今年全市22所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探索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他们结合本单位实际,从卫生部已经公布临床路径的病种中,选取相对单纯、容易管理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本医院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全市共选择了22个专业、104个病种作为临床路径试点病种。截至11月底,全市进入临床路径病例8969例,完成8527例,变异442例。
——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努力化解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近年来,我市的医疗纠纷和全国一样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难题,纠纷数量逐年增加。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市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焦作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办法》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置工作进行了明确,指出要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通过第三方的调处,妥善处置医患纠纷,保护患者正当利益,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了独立的办公场所,抽调了专业的法律医学人员作为人民调解员,建立了专家队伍人员库,为医疗纠纷的妥善化解开辟了新的途径。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最终做到让老百姓满意,让社会满意。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保障之上的,为此我们将继续追求卓越,撑好医疗质量这把保护伞,为最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袁树庄说。
本报记者 赵晓晓 本报通讯员 王建明
2011年全市医政工作暨“医疗质量持续提高年”活动动员会场景。 原向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