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李松伟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群众关心关注侵害集体利益的现象特别是涉财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强烈。
人民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今年年初,市纪委不断探索创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构建三级平台、建设三支队伍、完善三级审结机制、推进三项标准”的“四个三”信访接待工作机制,在解决基层信访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批群众反映的农村信访案件得到严肃查办,农民群众的诉求得到伸张,群众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
三级接待平台确保农村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损害集体利益和农民群众利益、违法违纪的现象也不断发生。
如何解决好农民群众的信访接待问题?市纪委通过深入调研,决定把农民群众信访接待的重点放在基层。围绕这个中心,市纪委着力打造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纪检监察信访接待工作平台。
这“三级”平台的职能分别是:行政村设立村级信访接待室,负责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了解群众疾苦,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影响基层稳定的各种动态、信息和苗头。乡镇纪委受理和查处一般党员违纪或一般性违纪问题,对可能影响农村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及早发现,提前介入。县市区纪委负责受理和查处村干部和党员的严重违纪问题,对那些重大不安定和疑难复杂问题,实行领导包案,按照“谁包案,谁负责”的原则,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基层三级信访接待平台的建立,使受理信访关口前移,进一步提高了初信初访一次办结率,较好地减少了农村信访总量。
三支接待队伍形成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合力
信访平台是手段,解决问题是关键。为此,市纪委把下访接访领导干部、各级专职信访工作人员、包村干部和农村信访接待联络员打造成基层信访接待的主要力量。这支队伍在解决农村基层信访工作中成了农民群众信赖的有生力量。
在具体操作中,市纪委把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重点定位在“事要解决”上,努力在“案结事了”上狠下工夫。农村信访问题,大都由矛盾纠纷引起,为此,突出乡镇纪委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力作用,将重心放在化解矛盾纠纷上十分关键。为积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市纪委在充分依靠发挥乡镇纪委作用的基础上,借助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同做好村级信访接待工作。
近几年来,我市通过试点,先后聘请公道正派的群众和包村干部担任村级信访接待员,发挥他们的法律宣传员、排查情报员、纠纷调解员的作用,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级审结机制确保信访案件办理质量
发现矛盾及时解决,接到案件迅速处理,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不压,高质量确保信访案件迅速办结,公正合理地让群众满意,这是市纪委多年来处理农村信访案件的基础。
记者从市纪委信访室了解到,为了高质量办好每一起案件,信访室工作人员在鲜为人知的战线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具体工作中,他们采取了审结信访问题经乡镇、县、市纪委逐级进行审核的原则。即乡镇纪委负责初审,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复审,市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终审。按照全面审核的原则,既做到审核信访问题的调查、适用法规量纪、处理落实情况,同时要对信访问题办理程序等进行严格审核。特别是在农村涉财信访举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县纪委邀请乡镇纪委共同初审,市纪委终审,从而保证了问题定性准确、量纪恰当、处理到位。
三项标准确保农村信访举报依法有序
信访案件,头绪繁杂,牵涉面广。为此,市纪委坚持把专项治理与推进基层信访接待的公开、定期、规范“三项标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专项治理的阳光操作。
群众十分关注自己的知情权和投诉渠道,因此,阳光操作极为重要。针对这个问题,各县市区印制了来访接待明白卡,将领导下访接访的时间、地点以及包村干部和村级信访接待的联系方式等逐项公开,让群众一目了然。
在工作规范上,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时专门建立了工作台账和登记表,并制定了四项相关工作制度,即上下联动制度、双向承诺办理制度、下访领导跟踪督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正是由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我市走出了一条解决疑难信访问题的阳光信访之路,为推动农村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