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横笛
阿龙、阿强是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发小”,三年前,又结伴来到北京打工。
他们文化低、没技术,只能在一处工地上打又脏又累的小工。钱挣得不多,生活也很单调。不过阿龙有个无师自通的特长,就是能模仿名人说话。赵本山、郭德纲、单田芳等人的经典段子,他拿腔作调模仿起来,果真能有七分相像。于是,工余时间里,阿龙有板有眼地演出独角戏,阿强作为唯一观众给他捧场,边看边抑制不住笑得前仰后合,倒也成了两人的一种消遣方式。
有时,阿强会逗阿龙,说没准儿我今后也能当老板,重要场合需要你当替身,你也得学会我说话啊。阿龙就把拳头重重地砸过去,嘴上却说“好啊,好啊”。于是,互相模仿对方说话,又给他们增添了不少乐子。
今年春节,阿强回老家把终身大事办了,娶的媳妇叫桂珍,是邻村的姑娘,比他小两岁。
回到北京,浓情蜜意尚未退去,阿强少不了给桂珍挂电话。而他每次挂电话,阿龙都要竖起耳朵,扮着鬼脸在一旁偷听。传入耳蜗的只言片语,也能在阿强放下电话之后,给他打破沙锅问到底,逼迫阿强从实招来的由头。
但是时间不长,新人“电话传情”的频率就急剧下降了。因为桂珍不再让阿强多打,她说话费太贵,1分钟就是1个鸡蛋,想想让人心疼,所以限定阿强:十天打一次电话,每次最多讲3分钟。
这天,桂珍正在照料鸡场,阿强打来了电话。几句玩笑过后,她突然问道:“咱村西那块地能盖两排猪圈吗?天暖和了,我想开始养猪。”
“……能……应该能。”手机那头支支吾吾。
医院里,阿龙放下手机,抬手抹抹脑门上沁出的一层细密汗珠,视线不由转到此刻浑身缠满绷带、正在熟睡的阿强身上。——一周前,阿强在工地出了工伤。他话讲不出来,却用手费劲比画,请阿龙发挥“特长”,学自己说话给桂珍打个电话,不要让她在老家多心。
时间又过去一天,阿强身子已经能够轻微活动。他正靠在床头,用手比画着和阿龙交流,病房外突然刮进一阵风来,随风而至的,是一个头裹红围巾、满脸透着焦急的年轻女人——那是桂珍。
抱着阿强哭了一阵,桂珍才终于止住泪水,注意到站在一旁局促不安的阿龙,她轻抹一下眼角,脸上还微微泛起一丝红晕来:“你就是阿龙吧?他没少和我提起你。”
阿龙听了,鸡啄碎米一般点头:“是,我是阿龙。”接着,却忍不住小声嘟囔,“你咋猜出这边出事儿了,我学他说话学得不像?”
桂珍嘴上不置可否,而是把头重新扭向阿强,开始讲阿龙打电话的事。阿强听着听着,不禁努力挺直身子,喉咙里发出连续的“唔唔”声,显然是想笑但笑不出来。
桂珍看在眼里,伸手按住阿强肩头,不允许他继续用力,自己却忍不住笑了:“我家有块地是在村东头,我只用一句话,就发现你的破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