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装上酒精灯、镊子、剪刀,背上检测试剂、无菌自封袋……12月26日10时,在各餐饮单位备餐的高峰时段,山阳区卫生监督所餐饮服务科科长赵彩晓和卫生监督执法员出发,开始对辖区内承办2012年“年饭”和春节期间营业的社会餐饮单位进行抽样检查。
在位于山阳路的日月星酒店,两名卫生监督执法员带上一次性硅胶手套,走进酒店餐厅后厨,分别从凉菜间和面点间的保洁柜上随机抽取了6个不同型号的碗碟,另一名执法员则从后厨提取了3份正在使用的酱油和米醋。
十几分钟后,抽检物品被集中在餐厅内现场设置的临时检验台上。点燃酒精灯,打开一次性注射器,执法员开始为检测餐具消毒质量进行试纸取样。
抽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打湿检测用大肠菌群试纸,用在酒精灯上灼烧过的镊子夹取试纸,将其贴在刚刚抽样的餐盘上。30秒后,执法员将餐具上的试纸分别收入无菌袋。这些试纸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最终确定抽检餐饮具上的大肠菌群是否超标。
与记者一样盯着抽样全过程的还有这家餐饮单位的负责人。执法员说,请餐饮单位相关负责人现场监督采样过程,主要是为了确保采样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也有利于后期检测结果的应用。
50分钟后,执法员又来到了大长垣焦东店。一场婚宴即将在这里举行,饭店门口,一对新人正在门口迎宾,客人进进出出,异常热闹。“动作快一点。”为了不打扰客人,赵彩晓带着队员从侧门走进后厨。
操作间内,帮厨正在准备餐饮用的各种食材,执法员随机抽取了豆腐、猪肉、酱油、米醋样本,又从洗消间的消毒柜内抽取了部分餐饮具样品,从饮品柜中抽取了部分奶制品饮料。在对餐饮具现场进行试纸取样后,执法员将抽取的豆腐、猪肉、酱油、米醋和奶饮品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封条封口。这些食材将被送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验室接受检测。临行时,赵彩晓请饭店负责人按进货价清算了所抽样品价值,并向饭店支付了费用。
“采样还要付钱?”记者问。“今年,咱市对食品安全抓得特别紧,市、区两级财政专门划拨资金用于食品安全抽样监督监测。”赵彩晓说,有了资金保障执法人员才能理直气壮进后厨,替百姓‘买菜’,帮百姓把关。
随后,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又到好地方焦东店、歌乐苑火锅焦东店,随机抽取了牛肉、羊肉、腐竹等食品检测样品。记者了解到,此次山阳区卫生监督所将对辖区近40家餐饮单位进行抽检,抽检品种包括凉拌菜、熟肉制品、米、面、食用油、猪肉(猪肝)、牛肉、羊肉、鸡肉、鱼虾、贝壳类水产品、蔬菜、酒类等170个批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配合抽检单位,在15日内出具抽检结果。根据这一抽检结果,山阳区卫生监督所将出具风险评估报告,提醒群众关注餐饮安全。卫生监督人员还将根据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对餐饮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监督检查,以保障群众的“年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