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孟州,厚土肥、沃野辽阔。新农村、地头田间,一派欢歌。粮食年年创高产,打拼市场靠合作。特色园、果蔬种植丰,透红火。
产业化,上规模。标准化,产销活。建新型社区,城乡融合。统筹协调丹青美,科教文卫享国策。好前景、一曲满江红,农家乐。
——调寄《满江红》
2011年,对于孟州农业而言,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一年。
这一年,孟州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业效益大幅提升,田野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思想决定出路。在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孟州市决策层将转变观念作为带动农业发展的主开关。
年初,该市就提出了“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转型”的工作思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一年来,孟州市积极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整体推进,规划建设万亩核心示范方11个、超高产攻关田22个,仅小麦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面积就占该市小麦面积的60%以上。
在粮食高产创建中,该市积极推广良种繁育,推行农机化操作,并实行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服务,夺取了小麦、玉米的大丰收。今年,孟州的夏粮生产实现了“八连增”,创造了全国10万亩以上小麦连片种植和500亩以上超高产攻关田两项纪录。
粮食高产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市以粮为轴,启开了现代农业加速推进的五彩画卷。
该市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建成了各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35个,土地流转面积5万余亩。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孟州的农民组织化程度飞速提升,农民群众实现了抱团致富。
康之源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该合作社投资2500万元建设1500亩供港蔬菜基地,种植的菜心、芥蓝等品种蔬菜全部供给香港,现在每天外调蔬菜达1.5万公斤,年收入超过500万元。
如今,像康之源这样的合作社在孟州比比皆是,合作社架起了农民的致富金桥。截至目前,该市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有2455家,入社社员6743户,吸纳资金17.6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4万户,成员户收入比非成员户收入要高出22%。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头戏,孟州依靠科技支撑和项目拉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该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玉米、小麦年加工能力达200万吨,孟州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粮食加工基地,孟州的粮食加工业被确定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
这一年,孟州的金紫阳、掌柜公司等方便面企业产销两旺;河南农垦集团投资30亿元的合作项目花落孟州;河阳酒精、金玉米、华兴公司等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兴公司总投资12亿元的阿斯巴甜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
科学技术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器。在孟州,已建成省、市级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6个,确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开发了高麦芽糖浆、双歧因子异麦芽低聚糖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了12个品牌商标。今年年初以来,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9.6亿元。
回顾孟州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和惠农政策的落实不得不提。孟州已累计投资2.7亿元实施了24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落实各项涉农补贴资金1228万元,为孟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农业现代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业增效带来了农民增收。据统计,今年孟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8776元,同比增长10.2%。
新起点孕育新希望。“十二五”时期是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38万孟州人必将坚持以现代理念经营农业、以现代科技提升农业,阔步走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大路上。
张 娟 聂小品 平超明
图为孟州市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 (本报资料照片) 奇 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