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创业致富的能手,更是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群众引路人。在家乡的田野上, 他用勤劳、付出默默耕耘着一曲奋斗之歌。他就是西向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来春。
12月22日,记者在新庄村见到陈来春时,他正在村西头的田间忙活。指着面前的塑料大棚,陈来春介绍说:“今年,我村刚注册成功‘黄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发展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水果等。”
陈来春,42岁,西向镇新庄村人。2002年起,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至今。1990年,陈来春从部队转业,先是到义马市矿务局工作。1993年,他调回沁阳市油毡厂,负责办公室兼团委工作。后来,改革开放的思潮渐渐深入人心。不安于现状的陈来春决定下海一搏。1999年,他承包了市新华宾馆,开始了红火的创业。
2002年,生意正红火的陈来春得知新庄村开始了第四届村委换届选举。几番思忖后,他产生了回乡竞选的念头。“家庭教育和部队的经历告诉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还想为更多人做点事。”陈来春说。
新庄村是沁北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地处偏僻,远离交通要道,使这里发展不了第二、第三产业。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创办过村办企业,却因经营不善,全部倒闭。当陈来春站在竞选台上的时候,很多老少爷们还不认识他。如何当这个小村、穷村的村委主任,陈来春心里也没底。
成功当选村委主任后,陈来春决定先从改善村容入手,带领群众集资8万元,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50余万元,把村里大街小巷一共3.6公里路面进行水泥硬化,并安装了路灯。走在亮堂堂的硬化路面上,村民们心情舒畅起来,对这位年轻的村委主任开始刮目相看。
浇地难曾是让村民头疼的一个问题。村里原有的23眼机井,不是有井无水,就是有水无电。到了天旱时节,全村群众意见很大。为此,陈来春到上级部门进行申报,最终申请到政策性款项20余万元,用于对这23眼机井进行洗淘。新打机井7眼,架设线路3千米,对全部机井增设了配套设施。哗哗的清水让全村浇地的速度从原来的2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7天左右。群众由此愈发信任他。
新庄村三面临河:南面是安全河,西面正对的是仙神河,北面还有尧河。为了避免雨季洪水对全村耕地,尤其是对村西200亩洼地的侵袭,陈来春决定挖掘一条排涝河。他接连召开了两委会、小组长和群众代表会,讲道理,做动员。最终,群众在陈来春的带领下,用了短短十来天时间,挖出了一条长1158米,宽3米,深1.5米的排涝河。
“做自富、带富的农村干部”,是上级的要求,也是陈来春的自觉行动。在工作中,他不断创新思路,以市场资源配置的形式带动村里经济发展。他大胆决策,把村里、沟边、路边的林权承包给村民。望着道路两边挺拔的树木,陈来春很是自豪:“以前栽的树总被偷,现在交给个人,不仅没有偷盗,长得还更好啦!”
他把机井也承包给村民。面对不理解的个别村民,陈来春解释说:“机井不承包,浇地时你争我抢;平时又没人心疼机井、电路,很容易损坏。”接着,他又耐心地解释承包到人的好处,终于让村民心服口服了。
新庄村村东头有个自来水调配站。陈来春在这里打了深水井,给家家户户接上自来水管。如今,新庄村家家都能吃上安全、方便的自来水了。
寒来暑往,转眼已是十个春秋。“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岗位上,我尝遍了酸甜苦辣。”陈来春感慨地说。今年的第七届村委换届中,他又一次以高票当选。“也曾想过放弃,但一张张选票背后,就是群众的信任与期盼。每当这时,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陈来春说。
针对新庄村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陈来春决定还是将着力点放在农业上。“由我发起创办的种植合作社,就是想在调整种植结构方面,给村民起示范带动作用。”陈来春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陈来春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却饱含着他的心血与智慧。新庄村更美好的明天,就在这份耕耘中遥遥在望。
记者 贺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