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报热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阳光照进俺心里
明日有场招聘会
847个岗位等着您
闫才源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收集意见
铁肩担道义 仁心唤春回
从黑暗到光明
“焦作人游焦作”新年优惠多
医生的责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肩担道义 仁心唤春回
—— 我心中的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薛长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是在焦作煤矿解放的炮声中诞生的一座综合性医院,解放后,一批又一批从国家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满怀建设矿区的雄心壮志,在这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传承着高尚的医德。过去被踩在脚底下的矿工享受了免费的医疗,家属们享受半价的医药费,这让翻身解放的矿工第一次有了当家做主的骄傲。

  从我记事起,焦煤中央医院就是一座神圣的医疗殿堂,医术高超的大夫、和蔼可亲的护士、丰富多样的营养餐、花园般的环境,让我们对它产生了一种信任和依赖,就连老家的亲戚一提起“大医院”,也都跷起大拇指,眼神中充满了信服。

  焦煤中央医院60多年来一直在演绎着病人和医生的故事,刘桂森、黄宜厚、岑军辅、王一声、袁一新等一大批医生的名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焦作地区不胫而走,成为医学界的传奇人物。

  上世纪70年代,我成为焦作煤矿的一员,焦煤中央医院也便让我感觉更近、更亲了,一些记忆也显得更清晰了……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唐山市丰南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43万多人受伤。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全国各地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迎接来自唐山地震灾区的伤员,我有幸参加了从焦作火车站接收并运送伤员的工作,目的地就是如今的焦煤中央医院。那一天晚上,我们运送的是来自铜川煤矿的一位采购员,他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说是焦作,他说知道。他问我去什么医院?我说,是矿务局中央医院(当时的名称)。他说,中央医院我知道。从这一细节,我认识到焦煤中央医院在全国煤炭系统是很有影响力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我并不了解中央医院那时接收了多少伤员、治愈了多少人,但是中央医院共赴国难的责任意识让我终生难忘。

  后来我成为一名企业的新闻工作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对医院的了解逐渐加深了。

  2003年,一场波及全国的非典疫情迅速蔓延开来,我市的非典疑似隔离病房就设在焦煤中央医院。从非典重灾区传来的信息,抢救一位非典病人就会感染三、四位医护工作者,谁进了隔离病房就意味着被感染的危险,但是中央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纷纷递交申请书,要求到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有的人只有一个理由:我是党员。孔祥臣,一位呼吸科的大夫,领衔负责隔离病房的全面工作。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相濡以沫的妻子和聪慧的女儿。但是,为了战胜非典,他没有想得太多,而是一心扑在医疗第一线,近距离地为每一个非典疑似病人作检查。一位正值花季的女护士瞒着家人也报名进了隔离病房。她不是党员,但是她被这样的氛围感动了,她没有想到过自己还没有恋爱、结婚,人生美好的生活还没有开始,她想到的只有一点,要用自己的护理技能,让病人尽早摆脱病魔的控制。就这样,他们在隔离病房战斗了60多天,终于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战胜非典的喜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37万多名伤员危在旦夕。5月14日7时40分,来不及与家人告别,焦煤中央医院党员司机张永生和王胜利驾车赴汶川灾区参加救援活动。由于道路毁坏严重,需要组织突击队强行进入汶川,张永生、王胜利请缨参加了突击队。58公里的路途就有50余处塌方,石头不断砸在车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张永生、王胜利载着8名医疗队员在塌方与滚石间左闪右躲、艰难前行,车前保险杠和前牌照被砸掉了,右侧玻璃被击碎了,右侧车门被砸得不像样了……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冲!冲!必须强行突进汶川!

  在此次为期16天的救护任务中,他俩抢运重伤员35人,运送救灾物资15趟次,配合空军转移重伤员4人,运送医护人员巡诊20趟次,行程4700多公里。当救护车返回焦作时,司机师傅已被蚊子咬得全身红肿,救护车被滚落的山石砸得面目全非。人们的心都揪到了一起。

  当第二批组建医疗救护队再赴汶川一线的时候,焦煤中央医院的医生、护士纷纷报名,要求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去。于是,由10人组成的医疗救护小分队又和全国人民站在了一起,为四川提供最及时、最有力的支援。带队的副院长张永红,每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汇报救灾现场的情况,灾区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睡不好觉是经常的事,但是张院长的汇报中从来没有提到过生活困难,而是以乐观的态度用诗歌激励和赞扬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

  1990年,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从公安局看守所送到了焦煤中央医院,经过专家会诊,确诊为金葡萄菌败血症并发内心膜炎、消化道出血,脑垂体功能损坏。病人离异,家有母亲和一个七八岁的儿子,父亲长年在武汉居住。

  面对这位特殊的病人,医院中医科的全体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主管大夫崔俊芳在病人出血时,整整36个小时守在病床前;中医科主任李维重夜里要到病房查看几次;朱沈大夫为了及时保证病人的输血,在没有缴费的情况下,自己担保签字,拿到了血浆。他说:“病人还年轻,抢救过来就能工作,延误了时机可能就晚了。”

  在病人生命垂危、苦于无人陪护时,护士杜凤珍下班后主动担任陪护,甚至她的爱人——一位普通的工人也接替妻子,在医院陪护了病人一整夜。

  中医科的同志还通过多方努力与病人离异的妻子取得了联系,劝解她到病床前探望,在精神上给予病人极大的安慰。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病人的父母对医院的救治和关怀感激万分。

  一个19岁的贵州打工妹,在广州打工时遭人强暴,有6个月身孕后又被传销组织骗到焦作。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女孩腹中胎儿胎膜破裂,并发败血症,肝肾肺等多个器官已经开始衰竭。2010年7月15日,抱着求生的最后一线希望,身无分文的女孩被同乡送到了焦煤中央医院妇产科就诊。

  打工妹的病情危重,救活的概率几乎是零。19岁,太年轻了!妇产科医护人员望着垂危的女孩,毅然决定:没有钱也要抢救,这毕竟是一条人命啊!妇产科主任王远菊日夜守护在女孩的身边,而自己的孩子吃饭了没有、上学了没有王远菊全无暇顾及。为了救治这个无辜的生命,妇产科全体人员为她捐款购买营养补品,对她精心治疗与护理。20天后,女孩康复出院时,她那苍老的父亲拉着王远菊的手长跪在地,泣不成声……

  60多年来,焦煤中央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就是用这样的仁心医术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他们为患者解除病痛,将一个个危在旦夕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使一个个随时可能破碎的家庭重新获得幸福、获得圆满。

  焦煤中央医院“铁肩担道义,仁心唤春回”的美名,已被深深刻入了老百姓的心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