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富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下水磨村,始建于1994年6月,2005年改制为合作社,现有成员203户,股金900万元,总资产达到2500万元。2006年12月,合作社被河南省畜牧局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生猪生产产地,2008年3月被评为河南省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009年10月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0年10月被农业部认定为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理事长牛运兰2007年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富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做法是:(一)成立质量控制机构,健全完善机构职能。合作社以场长负责制为原则,层层管理,分工明确。具体工作专人负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级服从上级,重点工作全面开展。场设场长1人、生产线主管1人、副主管1人,下设配种妊娠组、分娩保育组、生长育肥组、生产区勤杂组、生活区勤杂组5个小组,组成质量控制领导小组。按照标准建立场长责任制,负责全面工作,完善本场各项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监控本场生产情况,直接领导生产线主管。生产线主管负责生产线日常工作,负责执行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和有关生产线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直接领导生产线各组长。各组长负责本组人员严格按照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每周工作日程进行生产,及时反映本组出现的生产和工作问题。
(二)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提高出栏生猪质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合作社根据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在生活区大门处设置车辆、人员、淋雨消毒通道,在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换鞋、洗澡、消毒通道,生产区净道、污道分开,并建立员工守则及各项制度,采用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技术管理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保证依法生产经营,同时做好生猪出栏前的瘦肉精自检工作,确保出栏生猪质量安全稳定。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饲养水平。在技术上,合作社聘请信阳农专教授和省畜牧防治中心技术人员为长年顾问,每月为农户讲一次课,提高成员的饲养水平;由理事长、兽医师不定期为成员讲授科学饲养技术。
(四)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实施标准化生产。合作社注重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向农户讲解正确使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方法,严禁在饲喂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增强成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为合作社的生猪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合作社的生猪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县畜牧局与其签订《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承诺书》,并定期进行瘦肉精抽检和抗体监测,派专职监管人员指导工作,督导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发现情况立即整改,保证了合作社出栏生猪达到无公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