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的烂漫到夏的葱茏,从秋的斑斓到冬的晶莹,2011年修武县的旅游工作在缤纷四季中,获得了一年的硕果。
一年来,修武旅游业恰似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变换着身姿一路飞奔,朝着目标勇往直前,跑出了雄浑的气势,跑出了骏逸的神采,跑出了骄人的业绩,跑出了耀眼的光环。
产业规模扩大
综合效益凸显
【点睛】 2011年,该县预计全年接待游客480万人次,门票收入3.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22%和20%,总量及增幅位居全国山水景区前列。
2011年,该县紧紧围绕“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际旅游名县”的工作目标,坚持大视野,立足国际化,着力建设旅游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分明、文化特色浓郁、度假功能完善的旅游胜地,推动旅游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
这一年,该县成功举办了峰林峡景区、穆家寨旅游区水上乐园项目开景,启动了圆融寺景区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举办了2011摄影与旅游·云台山国际高端论坛,启动了岸上乡、西村乡、七贤镇三个旅游服务区建设等,有效促进了该县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该县宾馆饭店达到619家、家庭宾馆478家,旅游商品企业达到58家,主要旅游商品有松花蛋、山野菜系列、云翘茶等80余种,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5500人,岸上乡一斗水村被省旅游局评为全省“百村万户”旅游重点村。
2011年,在首届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中,该县被评为“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第七名;云台山先后获得了“全国20大最受关注国内景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国家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示范基地”等49个荣誉称号。
发挥品牌优势
拓展高端市场
【点睛】 2011年,开行北京至焦作“云台山号”系列旅游专列31趟,接待游客22689人;开行武汉至焦作“云台山号”系列旅游专列8趟,接待游客5053人;开行接待东北、浙江、山东等地旅游专列4趟,上海旅游包机12架。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景也要多吆喝。
2011年,该县继续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做了全年的云台山形象宣传,并在《中国旅游报》、《中国摄影报》等媒体进行了旅游线路推介;先后参加了“中原旅游推广周”、2011年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旅游推介活动20余场;在韩国举办了“河南旅游产品恳谈会”,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型推介活动。
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不仅提升了云台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进一步开拓了国内外市场,为修武旅游业加快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
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转型升级
【点睛】 2011年,该县排定的在建、拟开工和新谋划旅游项目共34个,总投资163.21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0个,总投资113.9亿元;签约拟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11.9亿元;在谈项目5个,总投资32.5亿元。
大旅游,离不开大项目的有力支撑。
2011年,该县启动实施了投资50亿元的世贸天阶大型旅游综合服务区项目、投资50亿元的河南建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加快旅游产业上档升级。同时,该县实施了投资5000万元的百家岩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2亿元的圆融寺景区开发工程、投资4700万元的地质博物馆新馆、投资3000万元的古汉商业街、投资1500万元的一斗水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投资1000万元的双庙仿古商业一条街等旅游重点项目,不断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促进旅游业态的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开展精细服务
给力知名品牌
【点睛】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游客对该县旅游总体印象满意率达98%,比去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旅游投诉事件,实现了“零投诉”。
“不让一个游客在景区受委屈”、“人人都是旅游环境”这一理念和意识,已经深入修武人心、践行在行动中。
2011年,该县制定出台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标准化服务体系》,这也是国内唯一的景区服务标准体系,并通过了国家级评估验收。
2011年,该县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百日整顿”活动,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旅行社备案管理。
各景区开展了“文明旅游区、文明单位、文明商户”等创建活动,以最美的形象面对游客,以最细致的行动服务游客,确保每位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辛文珂 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