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创新是我们干部员工共同的追求。如今,我们坚持开展科技攻关,推进科技创新,使矿井生产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12月26日,中马村矿技术科科长宛志红对笔者说。
为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该矿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今年先后申请了“防突栅栏手摇绞车”、“脚踏式阻车器”等多项专利。该矿的创新成果“焦作矿区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与规范研究”项目获得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和焦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加快整改进度,突破技术“瓶颈”。 8月份以来,该矿先后对罗庄地面瓦斯抽采泵站、主井提升、瓦斯抽采抽放等系统作了技术改造和系统完善。投入专项资金,对39泵房进行支护技术改革,对27、39采区局部进回风巷进行扩修,使得罗庄风井通风阻力降到3200帕以下,确保39主力生产采区通风顺畅。同时,加强巷道的锚索锚杆支护,提高矿井对水害、压力等方面防灾抗灾能力,并扩大通风断面,解决瓦斯大和煤尘大等难题。
依靠技术创新,促进安全生产。为打造数字化矿井,该矿建立了以矿山综合通信、生产调度监控、井下人员定位、员工考勤于一体的数字化综合信息网络,形成了对矿井安全生产的综合监测监控、井下环境参数的动态监测、下井人员的动态监控等多功能数字化管理格局。今年又对KJ251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在井下所有地区安装了定位传感器,为2900余名员工安装了定位卡,实现了全天候的人员动态管理。同时,该矿还在井下大巷流煤眼、主副井底,井上供应科、财务科等重要场所安装了60多个“电子眼”。
创新成果丰硕,提升管理水平。据统计,今年该矿完成了“五小”成果、小改小革、技术革新收购项目22项,矿井科技贡献率在千万元以上。其中,《采区煤仓风动控制装置》项目有效解决了防爆电气设备易出现失爆等现象,实现了流煤嘴闸门的连续性开合控制;《无极绳绞车改进、安装、应用及创新》项目实现了无极绳管理的专业化,提升了运输管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该矿在27021采用了虚拟长钻孔水力压裂技术,钻孔见煤长度累计110米,使瓦斯抽采量从零提高到日平均抽采纯量为593.4 立方米,彻底消除了瓦斯隐患,每年为企业增效数百万元。 (宋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