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的金融基础
□Goosey
《看多中国》这个书名是一个价值判断,实际上读完该书后,并无法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性的观点,因为书中主要回顾了中国资本市场中股票方面的历史,但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内容还是书中有关大国崛起的金融基础的论述,这个角度实际上是《看多中国》的主要来源。
书中前两部分,无论是AB股、还是H股,作者对政策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中国股市的思考和策略上的意义,特别是提出对于资本市场“问责制度”的法制化问题。
实际上,如果真的要回顾历史,重要的并非本书作者记录的各种政策法规的描述和简单的释义,个人觉得应该是重点的对A股历史那么多大案要案进行分析阐述和回顾。同时,如何对所谓的“问责制度”的推动和执行,而这一内容也是相当惊心动魄和耐人寻味的,作者未曾论及实在可惜,以至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味同嚼蜡,对于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到不妨是一次简单的补课。碍于作者曾任人行、证监会要职恐怕也有难言之隐,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
个人觉得,对于“资本市场历史”这一副标题的扣题,作者还丢掉了另外的一个资本市场的主题,实际上就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内容,特别是国债市场以及早期的被关停的国债期货事件,其中涉及的人事、纷争至今让经历者记忆犹新。特别的,作者后面谈到的货币以及人民币问题,完全绕不开债券市场的建立,如果没有强大的债券市场支撑,恐怕后面作者的这几个命题,也可以说残缺不全。但是实际上这个也是相当敏感的话题,恐怕作者也尚无勇气著述此事。
真正比较有看点的在书的第三部分,谈金融对大国崛起的作用。回顾了荷兰、英国、美国的货币以及历史,实际上基本还是归纳性历史总结。更为具体的内容,如果朋友们对这个内容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货币简史》,对历史的细节、故事的趣味性以及货币银行学中重要的概念和逻辑有非常深刻的展现。
回到本书的评论主题上来,唯一觉得比较有含金量一点的内容,实际上就在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人民币汇率,路径选择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开发的论述了。比较赞成作者的观点:即币值稳定是中国成功的唯一道路。但是这要求中国央行有一定的脱离政治干预的以币值稳定为目标的中性货币政策的指定以及有策略的人民币开发步骤,如果实现则对人民对历史都是大功一件。
前面对于本书的评价实际上也难为了作者,以学术研究出身,要涵盖资本市场历史、制度建设探索、大国崛起的金融背景和分析、人民币汇率以及资本市场开发、中日韩金融和资本开发比较等众多宏观主题,要在一本书中涵盖还让读者觉得有趣有收获,的确是一件难事。
(《看多中国》,作者:聂庆平、蔡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