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晓春
新年到了,挑选心仪的贺卡,认真地写下祝福,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满怀希冀地投入邮筒,这熟悉的生活片断也许曾是许多人共同的记忆。去年10月9日,2012年邮政贺卡发行工作在第四十二届邮政日上全面启动。近日,笔者从市邮政部门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17日,焦作邮政已发行贺卡210万枚。贺卡拜年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回归势头正在增强。
贺卡·邮局数字:市民平均三人中有一人接触邮政贺卡
不到百日,2012年邮政贺卡在我市已发行210万枚,这意味着我市平均每三位市民中,就会有一人使用或收到邮政贺卡。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贺卡的国度之一。贺卡无声,但能够沁人心脾,是因为它会将亲情、友情、爱情传递给对方。作为商家回馈消费者支持的感情投入,消费者在收到可以触摸的祝福的同时,还拥有商家打折促销的实惠以及中奖兑奖的喜悦。贺卡的传播与使用,使得大众能够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在紧张忙碌地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之余,依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逢年过节时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喜悦、祥和和安宁。
贺卡·发展变化:传统贺卡生新意
古有柳毅传书,今有贺卡传情。贺卡成为人们沟通感情、表达尊重、增进友谊的载体,在日常生活及节日礼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指引下,作为传统书信文化的一部分,贺卡文化也焕发了勃勃生机。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邮政贺卡已形成五大类数百种的产品体系,逐渐呈现出由个人拜年向企业团体拜年祝福、品牌宣传、展示形象、客户维护、产品促销功能拓展,由简单问候功能向综合文化产业链发展的特点。
据悉,2012年逢农历龙年,邮政贺卡延续传统,承载“龙”文化这一深厚主题。贺卡也是个人维系感情的纽带,现在中学生中间还流行同学过生日利用贺卡祝福的传统。市场需求催生新品迭出,今年邮政传统贺卡增加了新功能,“君子贺岁”磁性书签贺卡是新开发的一款贺卡,目前在商务领域和学生市场上颇为热销。
贺卡·细分市场:定制贺卡旅游贺卡走俏
笔者从市邮政局了解到,所有形式的贺卡均可分销售和定制两种。定制贺卡一直以来受到企业的青睐,因为它在祝贺的同时还兼具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业务的功能,祝福词也可以直接印在贺卡上,方便企业规模化使用。
贺卡不仅是宣传企业文化的载体,更是宣传城市形象的媒介。市邮政局有关人员表示,贺卡对推广一个城市的旅游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关于城市风光的明信片,本地人可以将这些明信片贺卡填写上邮寄地址,邮寄给其他城市的亲戚朋友,可以激发外地人来本市观光的热情。
贺卡·市民声音:唤醒曾经温馨之感
采访中,许多市民坦言,内容雷同的电子祝福铺天盖地而来,批量转发,总让人感觉多了一些敷衍,少了一点温馨。相比之下,一张张精心挑选、手写而亲切的贺卡,能让人更直接地看到、感受到情感的力度,反而显得稀缺而更有感染力。
在市内几个邮政营业厅,笔者随机采访了十余位正在买邮政贺卡或准备寄贺卡的市民,除了一位市民有在节日寄贺卡的习惯外,其余几位都曾是电子祝福的追随者,此番改寄贺卡,是想让祝福更近人情、更暖人心,也想重新体验以前淘贺卡、写祝词的乐趣。
已工作的小徐近日收到了大学同窗从另一个城市寄来的贺卡。“两年没见,贺卡上的签名和笔迹让我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大学时光,被惦记的感觉真好,心里暖暖的。”小徐幸福地向笔者描述她收到贺卡的心情。
有专家认为,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快捷的现代通信祝福形式不能充分体现真情的表达。贺卡则不同,亲手书写贺卡更能体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且寄出的贺卡可以保存几年,不会轻而易举地因点一个键被删除。情感沟通的传统回归,可以说是消费者青睐贺卡的内在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