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凯
2011年已经过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从业者回忆的一年:从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到去年的增幅大跌,遍地开花的盛景没能继续,这与利好政策的相继“退市”有关,也喻示着今年的中国车市将回归稳健发展。
早在2011年3月,郑州日产总经理郭振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2年上半年多数企业的扩建产能都能完成,届时国内汽车产能将大于销量”。据统计,将国内18省区市“十二五”规划的整车产能相加,4年后我国的汽车产能将超过4500万辆,这一数据是目前全年销量的近2.5倍。
一方面销量增长放缓,另一方面产能不断扩张,2012年国内车市或许就会呈现产能过剩的苗头,开始步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对于这种转变,不同地域因为本身的市场容量和占有率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态势。已经趋于饱和的一线城市恐将风光不再,而他们曾经彰显的活力将不断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二三线城市由于在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差距,短期内不可能达到一线城市的市场规模。然而,由于存在旺盛的刚性需求,二三线城市依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高增长态势。在今年国内车市“稳中求进”的大基调中,“求进”的任务恐怕也要更多地依靠二三线城市来完成。
对于我市车商来说,本地消费潜力旺盛是发展机遇,而买方市场的到来则是新的挑战。随着大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消费心理必然受到影响,会导致持币待购的心态逐渐蔓延。
买方市场所带来的需求嬗变,必然要求经销商深耕销售渠道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要培育本地市场,车商就要在市场营销上不断推陈出新,让推广方式更加人性化,让市场细分更加精准化,让品牌定位更加多元化。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媒体的支持。2011年,焦作日报社和我市众多实力车商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本报组织的每一次大型车展上,都能见到车商踊跃参展的身影;在车商取得的每一次点滴进步中,都有相关的报道见诸报端。作为本地最为权威的汽车平面媒体之一,《焦作日报·车时代》、《焦作晚报·车周刊》见证了本地车商的发展壮大,记录焦作车市的风雨历程,为我市汽车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势趋紧,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奋发拼搏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展望2012年,焦作日报社期待与本地车商不断深化合作关系,努力创新、携手前行,早日实现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