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11年,马村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富民强区为中心任务,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站在新旧岁月之交,盘点2011年的辉煌成就,为全区人民提神鼓劲,齐心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区,十分必要。从今天开始,本版推出《2011精彩回眸》专栏,全面回顾一年来马村区“三化”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敬请关注。
2011年,马村区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不断招大引强,实施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数字是枯燥的,但在一组组数字的背后,却折射出该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截至去年11月底,该区主营业务收入达36.89亿元,同比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1.8亿万元,同比增长20.3%。
突显特色 优化集聚区布局
产业集聚区是工业集聚发展的载体。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该区科学规划了万方产业集聚区,总面积达10.41平方公里。
这一年,该区大力优化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布局。按照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分类布局的原则,将万方产业集聚区划分为铝工业及深加工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纺织产业区以及配套服务区,区域划分合理,突显产业特色;集聚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形成“五纵两横”格局,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物流环境。
据介绍,为实现人口有序转移,该区将实行“腾笼换鸟”战略,把集聚区内的村庄整体迁移出来,搬迁到文昌路两侧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一战略实施后,可节约土地9790亩,将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万方产业集聚区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招大引强 打造产业高地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坚持引资变选资,突出抓大企业、引大项目,抓产业集群引进,抓产业链条完善。”该区区委书记林宪振谈起招商理念时说。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该区创新招商思路,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合作商机。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参加了河南企业与央企项目对接会、豫京津经济合作洽谈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招商成绩斐然。
万方产业集聚区的集聚优势成为吸引投资的“强磁场”。总投资达22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于去年5月落户集聚区,该产业园区包含投资17亿元的年产5万吨高精细切割钢丝项目和投资5亿元的年产50万克拉人造大单晶金刚石项目,这两个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创利税30亿元。该产业园的落户,对马村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去年该区共引进83个项目,总投资达54.08亿元。截至去年11月底,该区实际到位市外资金41.6亿元。
技术创新 引领产业升级
“我们公司生产的电缆供不应求,尤其是特种电缆。”谈起公司的生产销售情况,市宝丰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毋顺利兴奋地说。
目前,该公司已经掌握国际先进的悬链式交联生产线,该生产线将于4月份开工。市宝丰电缆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可谓该区推行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
在发展新型工业的进程中,该区不断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区科技部门定期深入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讲解科技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了解企业在项目申报、项目进展、技术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引导企业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生产、教学和科研三大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资源的潜能,提高全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据统计,该区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10多所高等院所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的战略性合作。目前,该区企业先后创建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1家。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马村区,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必将越走越宽。 陈献军 红 斌 军 河
位于马村区的市万基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孙永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