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为焦作这座城市广告
敦煌之感悟
诗四首
捉 蝎 子
所谓“纳谏”
韩达长篇小说《菩提树》近日出版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国柱 / 杂 谈
所谓“纳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纳谏”这个词儿,让中国传统文人心醉了几千年。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人生理想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适销对路的产品,卖给帝王家,混一个饭碗,弄好了落得个封妻荫子,子子孙孙享用不尽。一旦成功售出,当然要作好售后服务,最高的理想便是“文死谏”——把给帝王进谏当做自己的义务,即使赔进去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一旦自己的建议被帝王所采纳,对国家、为百姓有所建树,这是多么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啊!(当然,把自己成功售出之后一心升官发财、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甚至谋朝篡位的也不少,就不在本话题的范围了。) 最让中国传统读书人羡慕的要数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了,一个从谏如流,一个敢于犯颜进谏,君臣相得,留下了千古佳话。遇到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是一代又一代传统文人的梦想。只可惜,唐太宗不常有,桀、纣常有;魏徵不常有,关龙逢、比干常有。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有记载的中国第一个暴君桀宠爱美女妹喜,不理民生和朝政,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每天就是抱着美眉喝酒,他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行船,池中之酒可供三千人放开肚皮喝,堆起的酒糟如山丘一般。百姓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是老百姓宁愿与他同归于尽了。桀的大臣关龙逢对此忍无可忍,冒死进谏,这老头也特倔,你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就站在你面前不走,结果桀成全了他,果然没让他走,把他关了起来,结果了性命。比干剖心的故事经过小说《封神演义》及由此改编的电视剧的广为传播,早已家喻户晓。殷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比干进谏了,他的目的达到了:他够忠,他够勇,他进谏了,他因此而死了,而且在所有因进谏而死的“忠臣”中死得最惨——心都给挖出来了。这个纣特不是玩意儿,他问比干:“你不是圣人吗?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让咱家看看?”于是比干就被刨开了胸膛。还要说的是,这比干并非两姓旁人,他是纣王的亲叔叔。

  即使是以君臣相得扬名千古的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也不是那样尽善尽美。某次,唐太宗退朝回到家中,怒气不息,长孙皇后问他为什么生气,他说是魏徵在朝廷上当众批评他,让他下不来台,“我真想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立马换上正装,严肃地祝贺他有这么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大大的忠臣。可见,在相当的程度上,唐太宗的纳谏有时候是被逼无奈的一种保持“明君”形象的作秀,“从谏如流”有时候对他真真是一种痛苦。连唐太宗这样以“从谏如流”扬名于世的“圣君”,都难以忍受纳谏的痛苦,那些等而下之的帝王们就不必说了,所以咱们的历史上敢于犯颜直谏的人虽然不少,因犯颜直谏而死的人更多,推而广之,因向帝王和有帝王思想的统治者犯颜直谏而掉了脑袋,而被贬黜、被囚禁、被赐以种种恶名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 唱着“开门纳谏”的高调,下着诛杀、贬黜、囚禁进谏者的毒手,言行为何如此不一?盖在于,对于帝王及有帝王思想的人来说,纳谏从来都不是必尽的义务,而是可以放弃的权利,我可以纳谏,也可以不纳谏,生杀予夺之权操之在我,砍了进谏者的头还要给你安犯上作乱、恶毒攻击、藐视圣躬等罪名,依然无妨于我圣主明君的形象——你这不是进谏,你分明是犯上作乱嘛!只要纳谏不是必尽的义务而只是可以放弃的权利,所谓“虚心纳谏”永远都只是作秀而已。

  封建帝王都早已成为冢中枯骨,如封建帝王般的纳谏作秀却仍然阴魂不散。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某部门“开门纳谏”的报道,报道往往通篇散发着洋洋自得之气——为了什么什么(目的自然是相当崇高的),制定了什么什么(措施自然是细致周全的),召开了什么什么(会议自然是严肃隆重的),与会代表对我们的工作什么什么(自然是一番高屋建瓴明确翔实的表扬),同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自然是蜻蜓点水避重就轻的)……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我就感觉特别不是味儿,即使有点味儿也是从帝王陵墓中散发出来的腐朽味儿——这都什么年代了,我们的公仆是纳税人聘用的公仆,遵从纳税人的意愿、为纳税人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是你必尽的义务而不是可以放弃的权利,你还在搞这样的“纳谏秀”,除了显示你的封建帝王、封建官僚的心态还会是什么啊!而且,在这样的“纳谏秀”中,请什么人参加是有明确指向的,真正有“谏”可“进”的人是一定不能请的,不摸底细的人也是一定不能请的。而且,应邀参加者对这样的“纳谏秀”的程序人人心知肚明,一切按部就班,待到所有程序结束,午餐的时间到了,“大家今天辛苦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安排了一顿便饭……”这样彬彬有礼,这样“便饭”伺候着,谁还好意思认认真真提意见?即使真有个把不识时务的愣头青提了尖锐的意见,主事者自然有搪塞的招数,下次“纳谏秀”自然就不劳你的大驾了。

  “纳谏秀”能够存在而且大行其道,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纳税人对公仆的监督渠道不畅通。如果纳税人每时每刻都能对公仆的服务予以严格的监督,让我们的公仆应接不暇焦头烂额,他哪里还有什么工夫做“纳谏秀”?而且他也不必纳谏了,意见和建议天天一大堆在等着他处理呢!而且,处理好了是你应该做的,没处理好纳税人必然揪住不放,你就乖乖地尽职尽责干你的工作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