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微博一周
一本好的教育书
今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
挫折时只怪自己
新校车标准引发争议
什么阻挡着黄庆红的
回家之路?
“十二五”全面取消以药补医
交流也有“托”
2012年春运启动 组织难度超往年
挨打不如找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什么阻挡着黄庆红的
回家之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方家禾

  新闻背景

  近日,在温州打工的重庆籍农民工黄庆红给铁道部写信陈述自己买票的艰辛,提出了对网络购票方式的质疑。此事经媒体报道,瞬间就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热议。面对返乡民工的实际困难,当地一家媒体慷慨解囊赠送了一张返乡的机票给他,但毕竟治标不治本。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购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的农民工赶上时代发展的“快车”,很值得大家深思。

  网购火车票的大幕拉开,也没能完全改变春运一票难求的状况。农民工黄庆红公开“上书”铁道部方换来回乡一票。这样的回家方式难以批量复制,而更多的“张庆红”、“王庆红”、“李庆红”……该怎么办?

  单是黄庆红打工的地方,“厂里40多个工友都不会弄电脑。”黄庆红的公开信,虽有一些错别字,但不影响其感人肺腑。“就算有票,也得开通啥子网银。我们是打工的,又不是白领,哪会这个?”“我们一天从早干到晚,哪有时间去学电脑,哪买得起?”“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是折魔(磨),今年想要这样的折魔(磨),也没有了。”通篇文章读来,如听其在旁娓娓而谈,饱含着不懂网络的农民工在网购火车票面前特有的辛酸、无奈的自嘲与晦暗的幽默,诚恳而流畅,一吐为快。

  黄庆红购票难,有“冤(怨)气”,容易理解。公开信里对铁道部开通网购火车票服务的指责和愤慨,作为一个“别字先生”若“一叶障目”,亦可以理解。有媒体评论和黄庆红持同样的愤慨,希望网购火车票之类的电子商务或者网络政务“等一等,停一停,慢下来”。黄庆红“怨”的仅是网购火车票,媒体将其联想至电子商务或网络政务的发展,这恰恰揭示了,伤害黄庆红们的并非网购火车票服务本身,而是正在疾驶的“信息高速列车”抛下了“黄庆红”们。

  网购火车票喊了多年,“千呼万唤始出来”,出来后造成的一些新状况,始料未及。计划永远追不上变化,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可能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发现了新问题,就要想新思路,出新对策。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裹足不前就意味着倒退。“信息高速列车”甩下黄庆红们的同时,也同时搭载了更多的人,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黄庆红们也载上列车,而非“因噎废食”。

  如同白岩松说,“我不信人类有终极理想实现的那天,心肝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胃和肠子的问题,问题永无止境,就这么向前走。我看懂了这一点,所以我没那么多沮丧。”我们的确不必沮丧。开通网购火车票业务貌似是铁路部门“家务事”,而将“黄庆红”们也捎上“信息高速列车”,则非一己之力能完成。有地方已行动起来,如“首善之都”的北京市,其网吧协会呼吁成员单位帮助外来务工者网购火车票。但授人以鱼解燃眉之急,不如授人以渔“一劳永逸”。更需要关注的是造成信息技术门槛的原因,如贫富差距、教育差距、资源分配的不公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