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运送学生的校车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幼儿园和中小学配备校车。校车安全也成为前来参加两会的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什么是校车?全国人大代表、宇通集团董事长汤玉祥说,现在的校车概念,应该说是个伪概念。现在出事的车辆,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型面包车,甚至是三轮车。这些车辆能称为校车吗?运载学生的车辆一出事,就说是校车出事了,这样不对。
汤玉祥说,校车是有标准的。“长鼻子”校车是参照美国和欧美国家的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2010年7月1日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是我国首部小学校车安全国标,对校车的防火措施、安全带、照管人员座位、车窗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现在大多数所谓的校车,并没有按照这个强制性国标去执行。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常委朱诚身说,去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表示,校车投入巨大,难以一步到位。经过教育部门测算,全国所有中小学生都配备校车,需要150万辆,加上维护费用,需要财政4600亿元的投入。 实际上,财政投入这些远远不够。学生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还有幼儿园。如果幼儿园也都配备上校车,这一笔财政投入比起中小学来也不少。
除了购车、运行等投入外,还有校车的运行条件。农村道路适合不适合校车通行?能不能招到这么多符合条件的驾驶员?一系列现实问题,都会阻碍校车的运行。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蔡德龙说,应该配备高标准的校车,如“长鼻子”校车。不能用普通客车替代校车。要保障校车安全,除了校车标准要高,还要求校车司机遵章守法行驶,其他车辆应该避让校车,给校车优先权。
大 河
(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