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许凯、贾平乐)对于矿工来说,什么是幸福呢?去年以来,古汉山矿党委从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事、一张张笑脸上找到了属于职工的幸福,积极打造职工的“阳光生活”。
细微之处体现人文关怀。该矿党委向职工作出郑重承诺:“企业一定会以人为本,从解决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反映职工的最大愿望出发,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为此,该矿专门修建了近2000平方米可以容纳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大型停车场,建造了绿化带、休闲式花园,使矿区呈现出水流清澈、花草丛生、鸟语花香、环境幽雅的景象。
“民心工程”温暖每位职工。“领导只有和职工零距离、心相通,才能了解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所需、所想,我们一定要做好‘民心工程’。”该矿领导是这样讲的,更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除了在副井口组织“送温暖”活动外,该矿领导还深入井下一线慰问,和井下职工一同过节,这已成为该矿党政领导的一种习惯。多年来,该矿坚持把帮助特困职工获得生活保障,作为实施“民心工程”的重点,明确提出“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得不到救助、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家属受冻挨饿”。为建立帮扶助困的长效机制,该矿坚持每年定期开展“阳光工程”、“送温暖”等活动,对困难群体实行“结对子”、“一助一”等上门帮扶服务,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该矿坚持每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先后对40多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实施了救助,发放救助金30多万元。
搭建舞台提升职工幸福感。该矿党委书记姜军说:“提升职工的幸福感,一方面坚持物质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让每个岗位、每个层面的职工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踏踏实实用双手去创造幸福。”为此,该矿党委全力开辟双H人才培养通道,建立了电钳工、瓦斯钻工、刮板输送机司机、胶带输送机司机、小绞车司机等工种的实操基地,通过劳动竞赛、专业技术比武、科技创新评比等活动,及时发现人才,使人才成长有机遇、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培养了一批技能型人才,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卢正法、“全国工人先锋号”侯伍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