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车标准在客车行业引起普遍争议。多家汽车生产企业认为,拿美国的标准到中国使用,明显脱离实际。从国内客车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完全按照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执行,不仅要增加20%~30%的成本,且大多数生产中小客车的厂家将被排除在外。 (1月8日《钱江晚报》)
美国校车标准不适合中国国情——多家汽车厂家对新校车标准的此般“围攻”,让关心校车安全的公众很愤怒。人们不由得担心,新校车标准是否会重蹈奶业标准的覆辙。此前,关于奶业标准被企业绑架的社会争议虽全遭否认,可是,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的过程,却分明将这一“绑架”行为演绎得淋漓尽致。校车标准刚提高了点,刚与国际接轨了点,那么多企业就坚决跳出来反对,不是因为高标准对孩子们不好,只是因为他们不能分更多“蛋糕”,这不是绑架是什么?
众所周知,新校车标准是以血的代价换来的,理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可是,在这些企业看来,校车安全也得“讲国情”——因为企业的成本要增加,因为企业的技术跟不上,所以我们的孩子“不配”乘坐美国标准的安全校车。
同样的校车标准,公众看到的是安全,企业看到的却是利益。
以经济水平有限为借口,说地方政府“根本连最基本的校车都买不起,更别提达到美国标准了”,更是荒谬。发生校车事故的甘肃庆阳新购的美式大鼻子校车,每辆采购价格亦不过24.5万元。新标准的校车,地方上绝对买得起,关键是愿不愿意掏钱买。车企期盼地方校车订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以地方不愿掏钱作为校车标准应该低劣的理由。
诚然,从最近几起事故看,校车事故并非完全由产品导致,但这绝不是校车标准因此可以低劣的理由。美国校车能将悍马撞碎自身却安然无恙,试想一下,如果甘肃庆阳的校车也有那样强悍,伤亡还会那么惨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