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如果探寻一下中站区各级干部工作足迹的话,那么,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农户的家里、在社区、在项目工地留下的足迹最多。
从区委书记到普通干部,他们走出办公室,奔赴全区9个街道办事处35个行政村和所有在建的项目工地。按照市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的安排,中站区紧紧围绕区委“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中站”的战略目标,在全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创新开展了“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区创先争优活动的扎实开展。
领导带头 走向基层
2011年年初,中站区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了以“清楚应该干什么、思考能够干什么、看看工作干成什么”为内容的“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全区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奔赴各自的工作联系点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
2011年上班第一天,中站区委书记郑连武,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付举一大早出发,轻车简从来到龙洞山区龙翔学校,了解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一路走来,郑连武耐心细致地与师生和办事处负责人交心,并现场办公,解决了孩子们的生活补贴和交通问题。
2011年3月4日,中站区五大班子领导纷纷深入基层和驻地企业进行调研,现场解决问题。区领导的带头作用吹响了新春的号角,促进了全区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全区上下积极响应。
确保实效 不走过场
为了确保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中站区对18家单位和部门的党委、班子成员和所辖党支部以及党支部书记对群众公开的承诺书进行审核把关,并对普通党员公开承诺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建立和完善了全区2011年公开承诺工作台账,并对每个季度各党组织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承诺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上报。同时,各单位和部门的党委对所辖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对普通党员履职情况和承诺内容分别进行了点评,建立了点评台账。
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好与坏群众心里最有数。该区要求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打好“素质提升牌”、“典型带动牌”、“惠民利民牌”,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从“等待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有效解决了“办事难”、“多头跑”等问题。这些制度实施以来,全区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2200余次,办理行政审批5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9%。
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是该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特点。他们根据自身的职能分工,分门别类,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服务领域涵盖维稳促和、帮困助弱、环保护绿、法治宣传、便民服务等多个方面,目前登记在册的党员志愿者有422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区、办事处、村三级党员志愿者队伍。
2011年以来,中站区开展的“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党员爱党爱国、拼搏进取的热情。据统计,全区去年共举办茶话会10余场、书法摄影专题展览一次,直接参与的群众超过2800人次。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的一件大事。该区建立了组织、纪检、宣传、统战、政法、公安、信访、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换届选举工作协调机制,并从区直部门抽调30名科级干部组成3个工作队,协助3个涉农办事处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全区的选举工作整体平稳,达到了预期效果。
非公有制企业在该区经济建设中占据半壁江山。该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活力企业创建活动,培育了多氟多公司党委、淼雨饮品公司党支部、爱尔福克公司党支部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典型。去年6月,淼雨饮品公司党支部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氟多公司党委书记赵双成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中组部及省委、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专程到多氟多公司参加其新能源公司党支部成立揭牌仪式,扩大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改善民生 百姓舒心
“项目引进来了,俺也搬新家了,外地人打工的多了,环境大变样了,中站区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俺可是见证人啊!”谈起身边的变化,家住中站区佰利佳苑的公交车司机邓甫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中站区委、区政府突出“民生之本”,加强就业岗位开发、劳动者就业能力开发和择业观念转变,形成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充分就业;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探索建立保障方式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围绕住有所居,运作建设了一批山村社区、农民安置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着力构建满足不同层次社会需求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并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截至目前,中站区规划的和美、和顺等安置小区已建成安置楼57栋,完成投资1.98亿元,安置搬迁群众1000余户5000余人,安置失地农民2000余人;实行了失地农民养老生活补助政策,自2008年7月以来,共为2800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养老补助金350万元,民生工程的建设和改善使百姓生活更舒心。
郑连武说:“通过开展‘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让先进更先进、优秀更优秀,让党的先进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许来伟 马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