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电工王明明
南水北调工地的快乐电工王明明,1月13日一大早就收拾行囊,踏上返回老家洛阳的旅程。这次包裹里比往年多了两部新手机,是12日下午下班后仓促购买的。
在全国各地走南闯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他从来没有舍得使用过手机,与老家联系,都是通过固定电话。如今不一样了,他攒够了钱,娶了妻,当初的毛头少年成了爸爸。
焦作的工地离老家近了,妻子也来到焦作打工,买两部手机,一部给在家带孩子的老人,一部给妻子和自己使用。
自2011年10月24日本刊开设《走进基层青年》专栏以来,一群活跃在焦作基层各行各业的青年人呈现在读者面前。岁末年初,这些风采各异的青年人如何过大年?记者回访了较具代表性的5位青年,以了解他们置办的年货为媒,一探究竟。
心向慈善的樊小龙
从学美术到学医疗再到从事慈善三级跳的樊小龙,目前每周二和周五都要出市,甚至出省,为位于焦作的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义务接送病人,或者宣传医院的慈善医疗项目。他最牵挂的是年迈的盲父。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因父亲多年的眼盲和已故弟弟的瘫痪而自卑自闭。他已经坚强地挑起了一个曾经不幸家庭的重担,想好好照顾二老。但事业和家庭始终难以两全,除了工作,他就会在家做饭做家务。出差的日子,由二老来做。趁着这个辞旧迎新的机会,他给狭窄逼仄的厨房换了个大案板,这样盲父切菜会更方便。
本报记者 方家禾
“时尚饮品”老板李燕宾
“走进基层青年”栏目的开篇之作——《端一杯“时尚”饮品》的男主角李燕宾,不仅要把“时尚”的元素融入自己经营的饮品当中,他入手的年货也走在了时尚的前沿,是一部ipad。
李燕宾配合记者拍照片的时候最“折腾”。他不顾另外4个人的图片如何拍摄,非要让挺着大肚子的爱妻一同入镜。“这个ipad就是给她买的,不拍她,我也不拍了。”拥有多家饮品店的年轻老板竟然发起小孩子脾气,惹得在场的员工忍俊不禁……
快乐网商赵豪
顺境淡然、逆境乐观的青年网商赵豪,创业经历一波三折,他在学校时就抓住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好时机,代理化妆品一个月赚600元,日子过得那叫潇洒。这两年,电子商务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从淘宝商城的对卖家的大幅度提价就可以看出来,日子不好过了。
但赵豪依然选择坚持,相信电子商务的未来。如今他不仅把网络当成了赚钱的主要平台,也当成了消费的主要平台,他买的年货是一台电视机,通过手机上网买的,三天就到货了。
热衷公益大学生张家琪
心系公益、边学边做的大学生张家琪,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关注艾滋病、关爱留守儿童、照顾孤残儿童等公益活动。无数次因为“公益”而与同校男友“爽约”,男友开始有点生气,慢慢地习惯了,还在张家琪的感召下,一同加入了公益队伍。
很快将面临离校择业,张家琪决定把公益当成一种事业来努力去做。“公益是一个值得长久做下去的事情。”她想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最感激的则是男友和家人的支持,“特别是男友”。她特意在焦作选购了山药等土特产,打算回老家武陟过年后,把山药带到男友的老家山西探望家人。
(以上照片均由本报记者田建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