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龙凤灯舞上央视
百年古宅看变迁
伟彤新春赶订单
我市春节旅游平稳有序
改革开放 增强活力
图片新闻
大年初六话发展
敬老院的炊事员
母亲给我压岁钱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古宅看变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报通讯员 崔红星

  1月27日,记者驱车来到被称为“中原第一古村落”的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沿着青石的古官道,步入李家大院,观古宅、品民风,感受百年古宅的变迁。

  古香古色的一斗水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57户人家200多口人,除了在祖辈开垦的古梯田上,一年种植一季玉米外,原来村民主要收入来自于上山采摘中药材。

  始建于1845年的李家大院,是个典型的四合院,现年47岁的李晚富是宅子的主人,记者和他唠了起来。

  “去年,头等喜事是家里多了口人,儿媳妇进了门。”他高兴得合不拢嘴,“过去,村里的‘凤凰’都是往外飞,现在外地的‘凤凰’往咱这旮旯飞呀!”儿媳妇伊云霞祖籍开封市杞县,在郑州一家物流公司打工时,和丈夫李东升认识。“俺挺喜欢这个家,房子美,空气又清新!旅游旺季的时候,这里挺热闹的,自己忙得手忙脚乱;闲下来的时候,我还学会了采药。”她心直口快地谈起来到李家大院的生活。

  李东升一大早就开车送他的妹妹去郑州打工。在老李的心目中,女儿李萍萍是最引以自豪的,去年大学毕业,又学的是电子信息,目前在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富士康打工。说起富士康,老李滔滔不绝,俨然不像久居深山的老农。

  记者环顾四周,墙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河南省地图》和《焦作市地图》三张大地图最显眼。老李说,这些地图可以帮助游客了解出行路线,更重要的是自己胸中有全国,不能成了井底之蛙。

  “去年,俺家的喜事不只这些,还来了许多大官和‘老外’哩!”老李指着墙上挂着的那些照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去年5月30日,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环境与教育解说部的杰克和皮特来李家大院参观。第一次看见“老外”时,老李有些胆怯,但又想和人家合影,便和翻译嘀咕了一番。当“老外”知道后,高兴地答到:“Of Course! Of Course!”老李大胆地挎着“老外”的手,往大门口合影去。

  “俺李家大院,现在也出名了,在百度一找就找到了!”今年元旦,来自南京的10位驴友,在网上找到位置后,千里迢迢来到李家大院旅游。

  已开张3年多的李家大院,虽说刚起步,生意却一天比一天好,游客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多数都是回头客。郑州、开封、安阳等地的城里人,拖家带口开着私家车,来到李家大院,住石头房,品尝土鸡蛋、山韭菜、土鸡和野菜等货真价实的菜肴,以每人每天30元的低标准,享受着休闲、淳朴的农家生活。

  老李盘算着,今年准备建个洗澡间,改善一下住宿条件。谈及今后的发展,老李调侃地说:“俺李家大院搞旅游开发还是大有‘钱’途的!”

  历经百年沧桑的古宅,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声名远播;宅子里面的人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胸怀全局闯天下;宅子外面的人不远千里来到古宅除了观古宅外,更多是的被山里人淳朴、善良、厚道的人格魅力一次次地折服。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