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水涛
“爸妈,这是我孝敬你们的,虽然不多,也是我的一片心意。”除夕之夜,当一家人吃完饺子,围坐在火炉旁聊天的时候,我趁机把一千元钱递给年近六旬的父亲。
我是新密市人,以前在开封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只能寒暑假各回家一次。去年我在焦作参加了工作,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
看着我递给他的一千元钱,父亲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欣慰地笑着说:“你刚参加工作,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我现在怎么能要你的钱呢?”但在我的坚持下,爸爸还是接住了。“现在我和你妈不差你这些钱,我们在家里种几亩地,国家政策又好,有粮补等各种补贴,吃穿不愁,你给的这些钱,我们也用不着,就先替你放着,以后你需要了再拿走。”父亲认真地说。
父亲虽然说这些钱是暂时为我存着,但是他脸上还是洋溢着幸福的神情。“我儿子过年还给我发了一千元钱呢!”春节期间,父母骄傲地向亲朋好友说。没想到我这个小小的行动,竟能让父亲这么高兴。父母为子女辛苦了一辈子,该他们享受子女回报的时候,却依然为孩子着想,这不禁让我深深感动。
在与同学聊天中,我得知他们都会在过年的时候通过不同形式向父母表示孝心,有的会为父母买几件新衣服,有的会为父母购买一些特产,有的也会给父母一些“压岁钱”。“看着父母一年年变老,我真希望用这些钱压住父母的年龄,让父母永远年轻,永远都健健康康的。”一位长期在外工作的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