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本报通讯员 李骏鸣
春节期间,记者到武陟县农村走亲戚看朋友,发现不少当地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他们见到记者说得最多的是:“新春新气象,咱农村是一天一个新变化!”
“我今年过年回家坐的是飞机。”1月28日,武陟县谢旗营镇后牛村35岁的郭海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郭海星憨厚老实,不善言谈,但却心灵手巧,会建筑手艺,是地地道道的“白领”打工仔。几年前,他在武陟县当地从事建筑行业,到处给人打工,积累下了厚厚实实的建筑手艺,不仅懂技术,而且会管理。
虽然是行家里手,但在家打工一月顶多挣2000元。去年年初,心有不甘的郭海星经朋友介绍,应聘到成都华艺房地产有限公司上班。很快,他凭借娴熟的施工技术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并得到公司领导的肯定。随后,他当上了公司的工程质量技术监督员,月薪5000多元。去年年底,加上公司给郭海星发的几千元年终奖金,他给媳妇带来了好几万元。龙年春节回家过年,郭海星潇洒了一把,买了机票,坐飞机回家。
目前,像郭海星一样长年在外打工的,武陟县每年有10万人左右。因为外出务工人多,该县建起了规模较大的农民工培训基地,设立20多个热门专业,每年可培训农民工5000余人。通过培训,该县把劳务型农民工转化成技术型、智慧型农民工,让更多的农民工通过技术赚到大钱。记者了解到,该县有不少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今年都是坐飞机回家过年的。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