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年来,收入、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安居……一桩桩“民事”,会聚成山阳区委、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一条条新政,如雨后春笋,饱含深情,惠及全民;一项项民生工程,暖着市民的心,铺就一条幸福路。
在山阳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上,看到这样一组数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2571人,参合率居四城区前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520人;兑现“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728.3万元……
数字是枯燥的,却直观地反映了该区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缘于山阳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该区区委书记牛炎平一语中的。
记在心里:突出“民生”位置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真是一件大好事,党和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每个月只要拿上这个本本到银行就可以领到养老金。”拿着刚领到的养老金,64岁的胡老太高兴地把养老保险储蓄存折递给笔者看。去年,该区率先在四城区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老有所养”的目标在该区成为现实。
胸怀民生者,目光多顾及民众。该区始终坚持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最大实际,作为实现进位争先的根本追求。该区突出以民生为出发点制定决策部署,围绕“在跨越发展中努力改善民生”这一主基调,坚持每年倾情实施民生实事“十大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导向机制和运行机制,调整政绩考评体系,将民生问题列为约束性指标,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各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使政府的各项决策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心怀百姓者,眼里百姓最大。该区把民生问题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战略角度进行整体部署和统筹考虑。在该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的目标中,我们发现,民生指标占了绝大多数,有10项之多。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620元,市民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0306元,少年儿童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随着这一项项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逐一实施,该区老百姓的笑脸多了、烦恼少了,幸福指数年年提高。
抓在手中: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力度
尽管寒风刺骨,家住山阳区光亚街道光亚社区的低保户徐桂荣却是一脸的幸福。因为她家的低保标准在去年每月360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80元,现在每月可领到640元低保金。这不,为了照顾病中的丈夫,她买来一条崭新的毛毯盖在床上,好让丈夫更加温暖。据统计,去年该区共为4314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853.7万元。
该区把更多目光投向困难群众,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建设。一年来,该区以“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公共财政坚持向城乡困难群体、民生薄弱领域倾斜,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一批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城市建设,点点滴滴,关乎民生。走在山阳区的大街小巷,道路平了、路灯亮了、排水通畅了、出行更安全了……一年来,该区累计投入城建资金500多万元,硬化、维修道路58公里,修补坑槽及病害面积1000余平方米;投资2万余元,对东苑路、博爱路等区管道路亮化设施进行了维修,维修路灯90盏;协调各方力量,推广普及技防设施,筹资近120万元,在各社区安装探头230个。同时,该区继续强化地方道路的建设和养护,积极申请上级部门,对涉及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的3条乡道和中焦线大修工程、中焦线山阳桥工程进行立项建设,争取资金补助。目前,中焦线大修和山阳桥工程已开工建设。
干在实处:办好“民生”实事
“我做梦也想不到,一把年纪了还能住进小区,这里不仅有物业打扫卫生、管理环境,还有各种设施供我们休闲娱乐。”住上小区保障房的王大姐喜不自禁。安居,是广大群众共同的梦想。把保障性住房建成“温暖房”、“廉价房”、“阳光房”,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该区区委、区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
据该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玲介绍,该区始终将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围绕市定目标,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以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为契机,自我加压,提高区定目标任务,新增棚户区改造任务14个。截至目前,该区3647套保障房全部开工建设,项目正在顺利进行。
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不断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城乡学前教育。去年,该区总投资440万元的5所中小学教学楼新改建工程顺利竣工;投资238万元建成了“班班通”教室376个;免除学生学杂费和书费1000余万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实际问题。目前,该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已经形成,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8%以上。
积极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多渠道促进返乡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去年,该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44人,开办各类教育讲座100余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次。
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成为该区大力推进民生项目中老百姓幸福的缩影。幸福山阳,这条路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底气! 李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