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本报通讯员 李骏鸣
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转遍条条街道,统一绿化的冬青树充满生机,以往那种垃圾乱堆的场景早被一道道绿色的风景取代,好一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农村新景象。这是记者1月28日在武陟县谢旗营镇薛小段村走访时看到的画面。
“薛小段村实行卫生保洁承包制以来,村里有了专门的保洁员,一天两次收运垃圾,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该村党支部书记薛胜利说。随后,他陪记者在村里转了起来。正走着,记者就见一位农民骑着一辆印有“保洁”字样的三轮车赶过来,他一路走一路将村民放在家门口的垃圾桶全都清理干净。“因为有群众的监督,保洁员也不敢遗漏一处角落。你看,这每条街都是这样干净。”薛胜利说。
走着说着,记者跟随着薛胜利来到他家,正好该村村委委员薛小宝也来了,几个人拉开了话匣子。
“哎,你们村挺好,还有专门的卫生保洁员,这在农村可不多见呀!”记者忍不住问薛胜利。
“这是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定的。”薛胜利说,“俺村有1370人、300多户,村集体经济全靠村里一个林场,年收入8000多元,钱少更要用在‘刀刃儿’上。为彻底改变村卫生面貌,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对全村街道清扫、垃圾处理实行公开招标。”据介绍,该村经群众代表大会同意,最终确定全年卫生承包费7000元,全村每户每月交1.2元,共集资4380元,其余2620元由村集体支付。村里成立了专门的卫生队,日产、日清垃圾,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实行卫生招标,每年村里至少能节省开支1万多元。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后,谢旗营镇党委、镇政府充分肯定了薛小段村卫生管理模式,并在全镇进行了推广。
薛小宝插话说:“去年,俺县掀起了为期两个月的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哪个村都把环境卫生当成了重点工作,人人抓环境,人人创卫生,我们村因为平时就有保洁队,不用费多大力气卫生就搞好了。没有实行卫生长效管理的村,仅集中突击清理垃圾就得2万多元花,效果还没有俺村好。”
“街道干净了,家也清洁了,俺村成了镇里新农村环境建设的明星村呢!”薛胜利说,“村稳定,发展劲头足。去年,俺村从事养鹌鹑、养猪、养兔等饲养业的有80多家,户年均增收2万元;从事运输业的30多家,户年均增收近20万元哩!”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