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 丰
上班的第一天,经验丰富的投递班长告诉她的第一句话是:服务是邮政的生命,投递是邮政服务的窗口,从今以后,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是你个人,更是整个邮政的服务形象。
正是这句叮咛伴随她走过7年的风风雨雨,并时刻提醒她,为用户投交报刊信件时要有礼貌,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倔犟的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名出色的投递员,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她就是李艳军,沁阳市邮政局城区投递班一名普普通通的投递员。她2004年从事投递服务工作,没进邮政大门,她就知道投递员的辛苦:风里来,雨里去,寒冬酷暑,风吹日晒。当时,她也退缩过、彷徨过,但看到投递班的兄弟姐妹一直执著地工作着,最终她也毅然投身到投递的队伍中。
她服务的路线是沁阳市建设北路、水南关、板桥街片区,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她无数的脚步与自行车的铃声,它们伴随着她为订户及时送去了信件、包裹单及汇款单。当一封封信送到客户家里时,客户说声“谢谢”、“路上注意安全”,再苦再累她心里总是甜滋滋的。记得有次送信时,信封上这样写道“风吹雨打,投递员最潇洒”,这是客户对她工作的肯定和赞誉,更激起她对工作的热情。
2011年10月的一天下午,当她送报纸到板桥街时,看到前面有位老大娘倒下了,她急忙走到跟前问大娘怎么了,大娘说:“头晕、恶心。”她想也许是高血压犯了,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她用手掐大娘的人中、虎口穴,这时120救护车来了,护士为大娘一量血压,高压280,低压150,随后她住进了医院。过了一个多月,大娘出院了,拉着她的手说:“恩人,谢谢你,不是你及时帮忙,也许我现在已瘫痪在床。”以前,大娘家没有订过报刊,自从这件事发生后,大娘先后订了《大河报》、《特别关注》、《家庭医生》等。
多年的投递工作使她深深懂得,投递是邮政“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落脚点,如果在这一环节出了差错,不仅会使前面各生产环节为之付出的努力前功尽弃,还会给用户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她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2010年年底的一天,一位刘姓用户一早打来电话,说他有一封从上海邮过来的特快,里面是发票急着用。下午用户需要的快件来了,她赶忙给用户家里打电话,可是没人接,手机也打不通。这时她又跑到用户的厂里,一看大门锁着,里面没人。她急忙向人打听用户家的地址,当她赶到用户家时,这位用户惊讶地说:“这么冷的天,你还能找到我的家,真是太感谢了!”她说:“没什么,只要不耽误您的事就行。”谢绝用户的挽留后,她又踏上了投递的路程。
正是凭着细致入微的服务、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她一步步地开创着属于她自己的天地。她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投递员和先进个人,连年被焦作市邮政局评为“绿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