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晒春节账单:受赠苹果手机还礼苹果电脑
龙年春节刚过,网络上不少博友开始“晒一晒春节账单”,这一晒不要紧,不少人的心理问题接踵而至:春节送礼好还是送钱好?给晚辈派发的压岁钱应该给多少?不给孩子红包还能给孩子什么?1月30日,社会各界人士对上述疑问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辩题1:包红包,寓意重要 还是数字重要寓意重要!
包个吉利数就行了
市民丁先生:压岁钱越变越俗,你给过来,我给过去,无外乎是个你来我往,但有时候为了面子非要拼。依我看,南方给压岁“利是”应被我们效仿:红包里面包上两枚一元硬币,或包上16元、19元等,取个数字的吉音。
市民章先生:压岁钱被人们看重的应该是其中包含的祝福。比如原来,红纸包一百文铜钱,寓意“长命百岁”。过去,红纸包里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将票面号码相连的10元新钞票送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数字重要!
给少了面子过不去
市民齐女士:以前给孩子们压岁钱,一张百元大钞拿出来觉得很体面,但现在怎么都觉得拿不出手了。我和老公两头哥哥姐姐家的孩子加起来是4个,头几年的压岁钱都是一百元,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涨到二百元。
市民刘女士:先给压岁钱不合适,后来我就学“精”了,每年抢着先给压岁钱。我们夫妻俩共有7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过去,总是对方先给我儿子压岁钱。结果,收了100元,至少要还150元;收了200元,要还300元,就像借了“高利贷”。平进平出面子上过不去,还多了又吃不消。有时候一着急,连红包都来不及包,直接拿几张大钞就往对方孩子手里塞去。
专家解说: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说,派发压岁钱的习俗始于魏晋,盛于唐,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希望晚辈平安幸福,远离灾难。
民间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辩题2:压岁钱,改成礼物行不行?
行!
改送别样礼物更好
市民楚先生:我是一名银行职员,今年,价格实惠、回购方便的“投资金币”成了时髦的压岁钱。春节期间,一款“鲤跃龙门”投资金币出乎意料地成了“压岁金”的热销品种。
市民王女士:我的侄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今年我不再送他压岁钱,而是改为送一台点读机。这样一来,孩子足不出户就能学到文化知识,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市民崔先生:如果制一些类似于贺年卡样的“压岁卡”,具有收藏价值,岂不广受欢迎!
行?
送礼物比给钱花的还多!
市民孟女士:我家亲戚给我女儿送了一部苹果手机,我回送的礼物也不能太寒酸呀,想来想去,只能送苹果电脑了。
市民文先生:年前我跑了一趟银行,发现推出了用纯金打造的“龙年压岁钱”系列产品,我观察了一下,购买1000元以上的人多,而买200元左右的人寥寥无几,大家都说“拿不出手”。这不变相地助长了相互攀比的价码了吗!
记者归纳了5名市民的观点总结如下:表达心意不应该攀比。压岁钱还是压岁礼本身并不重要,长辈给晚辈派发压岁钱(礼)本身是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更是人情味的一种体现,而不应成为自己的负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压岁钱也是水涨船高,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上万。长辈给压岁钱应适可而止,不宜给得太多,更不可让孩子养成互相攀比的习惯。
专家观点: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大家为拜年送礼还是送物的烦恼,本质上还是文化的缺失和整个社会“重利轻义”的浮躁氛围造成的。她说,拜年一定要送礼吗?其实不能太单一化、太物质化,给孩子送一本书、送一首诗当压岁钱都未尝不可。
只要内含了自己的心意,无论钱多钱少,他们都会高兴的。压岁的意思,无非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待人接物的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比给钱的效果更好。
辩题3:不送礼,过年这样怎么样?
我看行!
一味追求礼金过年哪有心情
网友paul:我认为从我们80后这一代开始要慢慢改变一下,我从结婚起就不再向我的朋友和同学收钱,我都直接跟他们说来吃个饭就好,没时间打个电话就好,实在不好意思空手来,送个小礼物也可以。压岁钱我也不会给,我一般送个小玩具。
网友爱国:情浓不怕礼轻,义重全靠有心!过年只要回家,亲朋定能高兴。男女双方父母,薄厚都要平等。纵是金山银海,别攀多少礼金。无论城市乡村,大鱼大肉太多,实在容易伤身。一味追求礼金,过年哪有心情?
咋不行?
拜年就是礼品大搬运
网友莎莎: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现在我已经25岁了,越来越觉得没有那时的过年味道了,不是因为自己收不到压岁钱了,而是觉得过年越来越商业化,礼品送来送去,有的时候送出去的东西会回到自己家中。
网友钱钱:拜年就是礼品大搬运,哪家过完年没有一堆吃不完的饼干、点心、保健品……A家拎来的重新组合一下换到B家,B家再拎到C家;最后年终奖就换成了一堆礼品。
记者小结: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市民,7人表示嫌挑礼物麻烦、费时,近几年开始干脆就送购物卡了。不过,却总觉得亲情被简单地物化成了一张卡,钱虽不少,情意却变得单薄、苍白了。来源:沈阳晚报
龙年春节“年清一族”成热词
“没有万元,难过年关!”本报昨日报道《春节压岁钱动辄500元起步》见报后,不少读者感叹:压岁钱、礼品费、交通费、聚餐费已成了过节的“四座大山”。
腾讯网友“月舞轻枫”表示,“过个年真是过不起,一个春节花了一万多”;“蓝猫”则感叹“压岁钱都涨到500大洋啦,工资的涨幅跟不上,咱可给不起这压岁钱啊。”还有一些网友表示,一年辛辛苦苦到头,过年那几天就花光光,给小孩子300元压岁钱还嫌少,实在是让人难以承受。
记者昨搜索发现,这两天,一些网站发起的网上晒“春节账单”活动,吸引了近百万网友参与。没有1万元过不了节、一年攒的钱还不够过个节,成了众多网友的共同心声。
记者了解到,随着压岁钱水涨船高,春节花销越来越重,很多年轻人更是直言“不敢过节”。“这个龙年春节,你破产了吗?”、“年清一族”甚至成了最近几天的热门词汇。来源:荆楚网
小学生数学考96分排倒数第五 家长惊叹HOLD不住
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6分,父母本该高兴,但面对老师通知的排名,却感到难受:这个分数在班上是倒数第5名。昨日,汉口一低年级家长向记者表示,如此“高分低位”,实在让家长HOLD不住。
家长周先生说,他的儿子在汉口一重点小学读书,去年才上一年级。今年寒假前的期末考试,孩子回来通报说,语文考了98分,数学考了96分。
“知道儿子分数后,我还觉得很高兴,觉得这孩子不错,一上学就能考这么高,肯定在班上是前几名。”周先生说,结果没几天,班主任给家长发短信通知孩子排名情况,全班40多个学生中,儿子的语文数学成绩不仅不靠前,竟然还很靠后!“语文好点,倒数第12名,数学竟然倒数第5!”这个结果让周先生很不舒服,就连过年都觉得心里憋得慌。
江岸区小学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张琦说,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低段,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太多,难度也不是很高,很容易考到高分,尤其一些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一些小学的文化知识,更容易得满分,家长不用为排名靠后而烦恼,等进入中高段后,考试的难度增加,才会真正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来源:武汉晚报
南京城管用眼神“杀退”小贩
本报讯据《扬子晚报》报道,29日上午,一条南京城管“沉默执法”盯走小贩微博引来热议,该微博配有图片,显示南京锁金村农贸市场外一路口,十几名穿制服的城管队员围一排挡在占道经营的水产摊前方,采取围观执法的方式,用眼神“杀退”小贩。
记者联系上现场执法的相关人员,城管队长说,并非像网上所说那样用眼神“盯”走,当时是在劝说,要是“盯”,那就太冷漠了。记者联系上当事小贩,她说城管态度蛮好的。
据了解,当天是春节后上班首日,节日中占道经营的商贩们已回到开门营业的农贸市场里,但有少数摊贩仍滞留在路边做生意,在城管执法时软磨硬抗,城管队员便采取围观执法的方式,用眼神“杀退”小贩。
帖子上附了三张现场照片,从图片上看,队员们站立姿势基本一样,双手插在口袋,目光盯着水产摊,女摊主俯身收拾河蚌;第二张照片雷同第一张;第三张是背面,显得摊前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多数网友表示,没有暴力,算是文明执法,支持文明执法。
不过网友越减越肥说,沉默之后,一定是爆发。也有的网友说,傻子才不走呢,围满了城管,谁还来买?网友候鸟一族说,每个眼神都很犀利,用眼神杀人!类似这样论调的还有,这分明是法治的悲哀。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