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见习记者 王水涛
“我长这么大就没有住过新房。今年头一次在新房里过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1月30日,民馨苑小区廉租房住户王智秋高兴地说。
民馨苑小区位于山阳区金水路,是我市已经启用的规模较大的廉租住房小区。该小区拥有楼房11栋,可安置低保无房和住房紧缺居民531户。小区于2009年12月建成,2010年起陆续启用。
1月30日,记者走进这个小区,回访了去年搬入这里的部分居民在新房里过年的情况。
一栋栋橘红色外墙的楼房,整洁的水泥路面,花草树木围绕在房前屋后,休闲健身广场宽阔平整,健身器材多种多样,小区内还设有残疾人轮椅专用通道……记者感到这里的环境和设施与其他小区相比一点也不差。据介绍,小区房屋建筑面积均为50平方米,房屋结构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
在这里,有108户居民是像王智秋那样第一次在新房子里过年的。王智秋今年37岁,是2011年5月搬进这个小区的。他在一家工厂做工,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全家月收入仅千余元。买房子,对他家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
在此之前,他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结婚后,东租西借搬了好多次家。“先是在妻子亲戚家借房住了几年,后来又在大哥家住了几年。”王智秋说,“有了孩子以后,一家几口人住在别人家里感觉实在不方便,就又跟年迈的父母挤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去年住进了廉租住房,虽然房子的面积不是很大,但不用寄人篱下了,心里感到特别踏实。新房子里设施齐全,小区里宽敞整洁,生活也非常方便。”王智秋说,“往年一直用煤球做饭,一到过年,做起饭来光嫌火小。今年春节期间,家里来几个亲戚,用煤气做饭特别快。”
住在民馨苑小区5号楼2单元的宋桂荣老人,今年已78岁。她今年也是第一次在新房子里过年。“原来还担心冬天房子里会冷,没想到房子里这么暖和。”宋桂荣高兴地说。
宋桂荣以前和外孙女租住在富康社区一带的棚户区里。“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冬天冷夏天闷。白天走进屋里,不开灯啥都看不见,每个月还得付50多块钱的房租。”说起以前的居住环境,宋桂荣唏嘘不已。
农历正月初一那天,宋桂荣的几个孩子都回来与她一块过年,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吃着团圆饭,大家感到从来没有这么舒坦。“原来哪有这么大的地方让我们坐在一块吃饭?以前过年的时候,有的人得端着碗到外面吃。现在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说话,真好。”说起今年过年的情景,宋桂荣老人脸上乐开了花。
年已八旬的陈文德老人是2011年春天搬进民馨苑小区的。陈文德和老伴靠低保为生,搬进新家之前一直租住在棚户区。“已经租房住了30多年,没想到上了这把年纪还能住进新房,真是老有所居,能不开心吗?”陈文德听说记者来了解廉租住房居民过年的情况,拉着记者一定要到他家看看。“你看,卧室里能照进阳光,卫生间有坐便器,厨房通煤气,住这好房子,我要活到一百岁!”
据悉,为了保障民馨苑小区居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焦东房管所物业科春节前对特困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在春节期间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随时排除供水、供电等故障,保证了全体居民欢度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