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兵 张娟
近日,市民政局集中一天时间为全市特困家庭发放临时救助6万余元,救助300余人次。
这只是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1年以来,我市始终把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不断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以救灾救济、医疗救助、困难学生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济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式社会救助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充分享受到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各种行之有效的救助方式,为社会弱势群体撑起了保护伞。
年终盘点 透过数字看民生
城乡低保:4月份,圆满完成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161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72元。全年共为城市低保对象3893户7464人发放保障金1712.4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7844户17076人发放保障金1835.2万元。
五保供养:4月份,将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30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1500元。投入50万元为市中心敬老院安装了急救呼叫系统、电梯等服务设施,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打造全省一流的敬老院。全年共为五保对象642人发放五保金171.6万元。
医疗救助:为839人发放医疗救助金155.36万元。资助2.7万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医保,参保参合率100%,解决参保资金55.35万元。
救灾救济: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601万元,救济受灾困难群众2.8万人次,发放棉衣棉被1024件。
困难救助:全年共为412名困难大学生、高中生发放助学金60.2万元,救助金额、救助人数位居焦作各县市之首;按照每人每月350元标准,为73名孤儿发放生活补助金29.54万元;为20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金6000余元;为困难群众5500余人次发放临时救助150余万元。春节前安排50万元资金为搬迁困难户和困难群众提供生活资助。
科学管理 健全规范运行机制
规范审批程序。城乡低保和五保对象,严格执行“三审定、三公示”,个人或户主提出申请之后,村(居)评议并公示,报请乡镇(办事处)调查审核并公示,报请市民政局调查审核和公示,无异议的纳入保障范围。在审批过程中,严把“三关”,即:入户调查关、收入核实关和民主评议关,基本杜绝了违规操作、违规审批现象。实行分类施保。根据困难家庭实际情况,将城乡低保对象划分为ABC三类,实施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科学救助。对家庭经济好转、户口迁移等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取消,对新申请的困难户,按程序做到当月调查、当月审批、当月发放低保金。公开公示透明。将各类业务审批程序、办理须知、举报电话等在民政所、民政服务大厅上墙公示。在全市13个乡镇(办事处)329个村居全部设置公示栏,公开低保政策、审批程序、保障对象、保障标准。并在全省首创实行了农村低保户挂牌公示制度,挂牌公示率95%,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实现了救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强化资金管理。市政府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救灾救济等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户储存、专人负责、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由金融部门代发,实现社会化发放。定期组织人员深入金融机构、乡镇、村街、农户,对照账、表、册、卡、证逐一核对,开展自查。通过强化日常管理,确保民政资金切实用到最需要的群众身上。
创新推动 提升社会救助和管理水平
选准载体再掀爱心捐助热潮。创新举办了“情满怀川”爱心捐助大型公益晚会,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爱心传递活动涌动怀川。2011年,共接收捐款470余万元,位居焦作县市区之首。一站式结算破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题。我市投入40余万元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共联,使新农合、城镇医保和医疗救助三大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无缝衔接、同步结算,提高了救助的便利性和时效性。率先实行全民普惠殡葬政策。在去年实行困难群众殡葬费用减免政策的基础上,将惠民殡葬政策扩展到辖区所有居民,让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8月份,焦作市殡葬改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议要求其他县市区学习推广我市的经验和做法。创新开展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低保自查活动。建立了主动申报、主动退保机制,净化民政干部队伍,对全市开展公职人员亲属享受低保自查活动起到示范作用。“真金白银”打造沁阳双拥品牌。创新实施了双拥十大亮点工程,投资8000万元的沁阳市军人接待站项目正在建设;投资1.2亿元的71762部队营区迁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拟投资5000万元的宋学义纪念馆建设项目将与拟投资6000万元的烈士陵园重修项目一并启动等。沁阳换届经验叫响全国。超前谋划,大胆创新,明确了“因村定事、以事选人、监督干事”工作思路,创新了“自荐直选”选举办法,配套了“三荐、三公、三评、三诺、三审”工作机制,换届观察员制度、集中约谈制度、司法公证制度等沁阳换届经验叫响全国。新华社、《中国组织人事报》、中组部《组工信息》先后两次专期刊发了我市的典型做法,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邓凯做出重要批示“沁阳的做法很好,值得全省借鉴”。
愿景展望 民生项目带动民生事业发展
坚持用招商引资的理念谋划、整合、管理、运作民生项目,科学谋划了12个总投资近4亿元的民生项目,包括军人接待站项目、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项目、狼牙山五壮士宋学义纪念馆暨烈士陵园改造项目、殡仪馆搬迁项目和龙凤山陵园续建项目、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等。这些项目涵盖了社会救助、双拥优抚、老龄、救灾救济等各项民政业务。12个民生项目已全部列入沁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总投资2200万元的老年公寓项目已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年底投用;军人接待站项目主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今年6月份主体完工;殡仪馆搬迁项目已签订合作意向。通过这些项目的稳步实施,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利民便民的民政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和社会保障平台。同时,探索建立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以中心敬老院、乡镇敬老院为依托,探索政府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结合点;以福兴老年公寓为依托,探索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以祥和连锁托老机构为依托,探索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以投资3亿元的鑫都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提升全市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
(原载于2012年1月6日《中国社会报》头版,转载时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