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坚持定期巡查制度,每月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走访一遍,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据统计,2011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1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6%。29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4个,占69.4%;5亿元以上项目66个,占22.4%。
无论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还是保姆式的投资环境创优,其意都在引“凤”入林。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引进、实施了投资113亿元的省煤化集团焦煤合晶科技年产10万吨有机硅和年产10万吨无机硅、投资48亿元的华润公司龙源电厂、投资32亿元的风神轮胎老厂区搬迁、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投资23亿元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焦作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20.3亿元的中国兵器焦作光电产业园、投资16亿元的晋煤天庆年产18万吨合成氨和30万吨尿素及5亿立方米煤制气、投资13亿元省煤化集团焦煤供热中心、投资10.7亿元的瑞丰纸业年产20万吨特种纸、投资10.3亿元的厦工产业园二期、投资9亿元的西泠电器年产60万台电冰箱40万台洗衣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
毋庸置疑,项目建设是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的主要抓手,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和生长点。提升集聚能力、集聚发展要素,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必须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为此,我市着力强化政策支持,优先保证各类要素资源集中投向重点项目,凡涉及到项目报批、规划设计、资金安排、建设用地、征地拆迁、供水供电、铁路运输等事项的,各有关县市区和部门、单位优先给予解决和支持。
在资金信贷方面,通过强化银企对接、招商引资、企业上市、社会融资等,多渠道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超百亿元、市五大投融资公司全年融资近百亿元、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近百亿元、县市区投融资平台融资近百亿元。通过土地收储、土地整理、撤村并点、旧城改造、空心村治理等,全市产业集聚区共收储土地10180亩。在环境容量方面,环境保护部门把有限的环境容量优先安排省市重点项目需要,并对其新增排污权的30%予以无偿划拨。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供电、水务、燃气等部门在政策性资金争取、配套资金安排、规划许可、水电气供给等方面优先向省市重点项目倾斜,最大限度满足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全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共有8个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44.4亿元。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占全市总数的49.2%。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共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30余个。
为充分调动全县及各乡镇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切实增强产业集聚区内工业项目占地乡镇、村的服务意识,着力解决工业项目入驻难题,博爱县更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出的一剂妙方:“异地共建,利益共享”。据了解,博爱县抱着县财政少一点收入、乡镇村多一点实惠的思想,顶着财力紧张的压力,实施了利益共享政策,即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县、乡在引进项目中需要在产业集聚区内摆放的,由引资方、项目所在乡镇和项目占地村街按照7∶2∶1的比例分享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让广大群众共享项目建设的成果。这一政策调动了各乡镇的招商积极性,从根本上破解了项目入驻难题。去年,总投资36亿元、占地1000余亩的莱恩公司钢帘线项目,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仅用了20多天时间;投资1.6亿元、占地80亩的金鑫公司年产10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一周时间。今年年初以来,已有6个乡镇为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引进项目11个。
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以产业大招商为着力点的政策导向,使得长久以来积蓄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力量喷薄而出,令记者感受到了一股争分夺秒、只争朝夕、集中力量、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2011年,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是我市项目数量最多、投资额最大、年度计划投资完成情况最好、重大项目推进成效最明显的一年,项目建设呈现出了“二快三多”特点:一是增长快。全年共实施市重点项目294个,项目总投资135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3.8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0%、149.8%和97.9%,创历年最高水平。二是推进快。29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6%,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大项目多。294个市重点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204个,占69.4%,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6个,占22.4%。四是工业项目多。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90个,项目总投资768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总投资的64.6%、56.7%。五是高成长产业项目多。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建设了厦工产业园二期、2500吨核黄素60万吨L系列乳酸、卓立烫印年产8000吨新型特种TTR专用BOPET薄膜、河南思可达超透太阳能光伏玻璃、多氟多年产1亿安培小时锂电池等一大批高成长产业和先导产业项目;签约了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已于2012年2月1日开工建设;签约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焦作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园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莫道春色独偏爱,用心浇灌花方红。毕竟,一个区域发展演进的大脉络,历来总是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再由增量带动存量、新城带动老城,腾笼换鸟,脱胎换骨,继而才能实现“转型升级”。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善于谋全局、抓长远的焦作市委、市政府,再次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乘势而谋,超前谋划,积极进行对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项目谋划。截至目前,共谋划对接中原经济建设项目3726个项目、总投资18173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工业、社会事业、农林水、商贸物流、服务业、能源交通、城建7个领域,谋划提出了2012年我市“5241”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即实施重点项目500个,项目总投资239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410.8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00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市委、市政府将突出经济转型发展,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实施高成长产业提质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导产业跨越发展“三大工程”,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以现代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城市。
由是而言,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可谓合民意,顺东风,正当时!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着力在现代城镇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互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实现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高水平发展,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这一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