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情况
温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温县县城南约1.5公里处,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全省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制革制鞋生产基地目标,全面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2011年,投产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亿元、税收3.2亿元,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制革制鞋三个产业集群。到201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超300亿元,上缴税金超8亿元;到2020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超700亿元,上缴税金超20亿元。
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招商引资情况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管理体制机制情况
围绕温县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制革制鞋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拉长产业链条,促使产业集聚扩张。截至2011年年底,建成项目68个,在建项目53个。
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温县产业集聚区始终把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先后投资16亿元,完善区内道路及配套设施功能,形成了“三横八纵”路网框架,建成道路52公里、管线104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0公里,敷设天然气管道42公里;建设的标准化厂房满足了成长性好的小项目快速入驻的需求。
招商引资情况
出台了《温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成功引进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县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跟踪招商、产业招商等模式,主动对接省内及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市外项目89个,到位资金134.7亿元。2011年,新引进项目已落地38个,已完成投资26.2亿元。此外,还有总投资86.5亿元的31个项目正在积极运作,其中食品工业类12个、装备制造类15个。
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
组建了城市投资、财源担保、芳草担保、鑫源融资、开元担保等5家投融资公司,总注册资本达2.5亿元,已累计融资3.6亿元用于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其中2011年完成融资2.1亿元。
管理体制机制情况
成立了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由县级党政领导担任政委和指挥长;建立了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项目联动服务、周办公例会等制度;出台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管理办法》、《跨区域税收分成办法》等政策,调动了各乡镇引进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代办制”、“一站式窗口服务”和“项目备案直通车”服务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集约节约发展情况
建立了项目入驻联席评审机制,强化对新项目的投资规模、科技含量、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审核,提升项目质量;项目供地按280万元/亩以上投资强度标准执行,对投资3000万元以下项目一律安排进驻标准化厂房;严格按土地投入强度、产出效益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深入开展企业达产增效活动,综合运用税收、环保、土地等政策,促使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项目达产达效。目前集聚区从业人员已达到2.15万人。
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情况
强力推进“四区联动”城市发展战略,建设了总投资1.1亿元的子夏大街和投资2.7亿元的鑫源路东延工程,实现了产业集聚区与老城区、新城区、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的互联互通,加速了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开通了连接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公交线路,规划了职工公共租赁用房和兴凯物流园,推动城市服务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有效促进了产城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