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聂楠)规模扩张是集聚区发展“量”的积累,转型升级是集聚区成长“质”的飞跃,沁北产业集聚区双轮驱动助推发展,再次实现了强势崛起。去年,沁北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工业完成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30.2%;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同比增长11%;从业人数4.3万人,同比增长21%。
沁北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实现了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呈现出了“一多、一大、一快、两高”的特点,“一多”是指新上项目多。截至目前,该集聚区在建项目达132个,是历年来投资项目最多的年份。“一大”是指投资项目个头大、规模大。该集聚区在建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达18个,其中投资在10亿元以上项目7个。“一快”是指项目建设推进速度快。该集聚区投资10.8亿元的思可达2×7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玻璃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该项目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建设目标。金隅集团投资4亿元的100万吨水泥、河南启瑞投资5.6亿元的增塑剂等项目的建设时间均在一年半以内。“两高”是指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该集聚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在大力发展与能源化工、铝及铝加工相关联的产业,拉长、拉宽产业链条的同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积极申报特色专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孵化项目,加快科技引领步伐,提升集聚区经济增长潜能。
该集聚区围绕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两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拉长、拉宽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氯碱化工以昊华公司富余的氯气、氢气等引进了投资4亿元的氯氢工业园项目,计划三年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超亿元。北京金隅集团利用昊华公司工业废品电石渣开发年产100万吨水泥项目,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废物交换利用系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神火集团的电解铝为基础,引进了广东兴发高档铝型材、幕墙门窗及台州凌霄集团铝加工等项目。截至目前,能源化工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82亿元,占集聚区总量的50.6%;有色金属及加工产业完成销售收入98.6亿元,占集聚区总量的30.1%。两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整个集聚区的80%以上,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为集聚区实现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该集聚区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开展产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扶持培育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2011年,该集聚区成功获得三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尚宇新能源、思可达光伏材料、安瑞冶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尚宇新能源)。截至目前,该集聚区共有国家级研发中心一家,省级工程技术和科技研发中心九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三家。此外,该集聚区还鼓励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大企业的科技研发机构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发挥技术人才、装备等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截至目前,该集聚区共获专利266个、自主知识产权3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