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玲
连日来,多场招聘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热闹举行。据主办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连续7场招聘会上,共到场招聘单位600多家,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包括电工、设计师、仓管、焊工、收银员、保安、项目经理、家政等1.4万个就业岗位。记者发现,每一场招聘会上都有数千名求职者参加,现场十分火热。但透过这热闹场景背后,招聘会上存在的一些“冷现象”也应当引人深思。
“冷现象”一:外地工作,求职者不感冒
在2月1日举行的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上,来自福建、苏州、山西的企业专程到我市招聘。“外地企业开出的工资是高于我市的,普工一个月的工资最低可达1550元(包食宿),这样的工资,在整个河南来说,算是很高的了,但是,前来应聘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对此,负责外地企业招聘的猎头公司市众鑫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史先生有些无奈,他说,目前外地企业需要大量普工。此次招聘会,他们一下带来了近千个岗位供应聘者选择,但当天前来登记就业意向的却只有100多人。一些求职者开口就问“是在焦作工作吗”,得知是在福建、苏州工作,他们掉头就走。
“冷现象”二:技术工人真难招
2月4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场招聘会上,我市一家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招聘摊位前,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负责接待技术工人的桌子前空无一人,负责接待文员的桌子前却排起了长龙。对此,该公司的行政部经理柳先生只有苦笑。他说,技术工人每月可有1500元到2000元的收入,文员只有1080元到1200元,相比而言,技术工人的工资要比文员高出不少,但是技术工人却很难招,而文员却有人扎堆前来。
“冷现象”三:10万元年薪应聘者也寥寥
同样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场招聘会上,我市一家生产刚玉系列产品和树酯切割砂轮的公司计划招聘20余名销售副总、区域经理、业务经理、会计等岗位。其中,10名业务经理岗位的年薪可最高达到10万元,招聘条件是需要求职者责任心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一定的销售经历。这样的招聘要求不算苛刻,薪水也远比别的工作要高。该公司负责招聘的刘女士原本以为前来应聘的人会把门槛都踢破的,但出乎意料的是,截至当天中午12时,前来咨询的求职者不足20人,而最终有就业意向的仅3人。
求职者须理性
招聘者要学会“三留人”
就招聘会上出现的这些“冷现象”,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杨玉峰认为,这是典型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他分析说,目前找工作的多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特点是:不是很能吃苦,喜欢挑肥拣瘦。杨玉峰进一步分析说,30岁以上的求职者找工作为了是养家糊口,工作吃苦耐劳,不过分讲究薪水;而80后、90后这些求职者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差,他们出来打工的目的,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享受生活。另外,一些求职人员太恋家,不愿离开父母,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外地的企业出了高薪,也不吸引人的原因。再加上一些年轻人本身没什么技术,却又一味地要求高薪、好环境,这自然是不现实的。
杨玉峰提醒这些求职者:还是先就业后择业为好,第一步要尽快先参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年轻人要摆正心态,学会从基层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然后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另外,对于招聘单位,杨玉峰说,目前焦作市最低工资标准是1080元,就目前的生活水平来说,这个标准偏低了。但一些企业的工资,长期以来却一直在1000元左右徘徊,仅够求职者维持日常的支出。而且,一些用工单位企业文化单调,或者是工作时间太长,这都不利于招人、留人。他认为,企业也应该学会用感情、岗位、待遇“三留人”策略,才能最终留住求职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