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孟庆国常常在各种场合为培养职教师资院校的发展大声疾呼。该校是一所为职业院校培养教师的普通高校,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在职教界颇有声望,作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在该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共有8所独立设置的培养职教师资的师范院校。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大学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身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的孟庆国私下常以“丐帮帮主”自嘲,呼吁同行与外界共同关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这个承担着培养职教师资重任但培养实力又很弱小的群体。
日前,孟庆国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专访。
《中国青年报》:近几年,中央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您看来,变化在哪里?
孟庆国:我觉得现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建设示范校和骨干校。一批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国家给予了几乎普惠的补贴,职教的吸引力得到了提高。
当前,是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能力亟待加强,国家体系应该尽快建立完善起来。
《中国青年报》:职业院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孟庆国:我常常说,做一个好的职教老师很不容易,他们既要解决当前技能人才的培养,还要考虑未来所需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这是一类特殊的师资和人才。当前的职教工作者还没有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另外一个重大职能:要用明天的主流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先行,要提前了解和掌握下一代主流技术。职业教育要意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当一个新职业产生的时候,就应该为它培养人。职业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走在产业的前头。我们能不能预见下一代主流技术,培养下一代主流技术的人才,所需要的师资从何处来?这需要我们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假如把经费都用于购买现成的设备,我们还能为明天准备什么?
《中国青年报》:现在8所职业师范院校,有一些是处境尴尬的。有的频频改名,或者改变了培养方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孟庆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长期以来得不到专门的、足够的重视。谁都承认师资重要,“双师型”职教师资是特色,但具体到培养院校的发展问津者少。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国家政策,十多年来刚有新政策,最近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设的意见》,对我们来说可以是久旱逢甘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这类弱小的、处于边缘化的高校群体,看到了新的发展希望。
也因为长期的弱小,受重视不够,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种声音,质疑我们这类学校独立存在的必要性。的确,我们确实解决不了职业教育的全部师资问题,但我觉得有与没有大不一样,我们总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化,如果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度里,专业化的愿望可能就会夭折在摇篮之中。如果谁都能培养职教师资,又何谈专业化?
《中国青年报》:几年前,您就表示过,一些高职院校的用人倾向有问题,招聘教师张口就是“硕士”,而高学历未必适合职业教育。当前,职业院校引进教师有哪些问题?
孟庆国:前些年,高职院校就基本不进本科生了,现在是有些地方的中职学校招聘教师,也已经不要本科生了。对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我非常忧虑。一方面,我们经过长期努力培养出来的“双师型”职教教师人家也不要了,很多是学校想要,地方政策不允许;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新引进的高学历教师又不适应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衡量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到底是什么?从师资使用的现状看有点迷惘。现在职业院校一味追求师资高学历的倾向严重,有为升格储备人才、影响定位之嫌,值得警惕和深思。
(据《中国青年报》,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