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正式公开发布,今年中央1号文件为什么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一系列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农业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新论述:【根本出路在科技】
以中央1号文件的形式统一全党意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是首次,在科技发展进程中也是首次,有许多创新之处。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问题,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文件明确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问题,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要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按照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在保障和支撑生产、引领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要完善激励、评价考核机制,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要大力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关于教育科技培训问题,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振兴发展农业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并明确提出要实施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地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农业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各个层次的农业人才智力支撑,取决于具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政策亮点:【一个衔接、两个覆盖】
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论述很多,新政策很多,新亮点也很多,包括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重点、机制、条件问题,也包括种业科技创新问题、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问题、扶持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等等。其中,最受广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一论述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另一个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今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是中央财政支持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重大政策突破,是基层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长期期盼,是激励和发挥他们作用的关键所在。
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三加快】
农业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紧紧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目标,坚持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联合协作,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广服务能力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能够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部门来讲,最重要是“三加快”。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着力解决制高点的问题。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水稻机插、玉米、棉花机收等攻关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加强应对农业灾害、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是加快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同时,引导鼓励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组织发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三是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重点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种养大户、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农机手等培训为重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等,加强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分期分批选送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