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2月5日2时,闫才源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为今年市两会整理的68个议案和提案全部完成了。
闫才源是我市社会问题的反映者和关注者。去年焦作两会期间,他将市民广泛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整理成议案、提案,转交给我市几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的市两会不久就将召开,去年12月中旬,闫才源得到我市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认可,将自己的手机、邮箱、新浪官博、腾讯微博等私人信息通过《焦作日报》、焦作山阳论坛等渠道公布了出来。
没料想,信息公布的当天下午,就有一位市民向他反映辍学未成年人打工权益没有保障的情况,希望他呼吁一下。闫才源立即查阅资料,走访市民,整理了《关于初中辍学学生打工的保障问题的提案》。
一位市民联系上闫才源,反映希望能将乙肝病人用药纳入报销范围。随后,闫才源便多次联系那位市民并了解相关细节,最终完成了《关于扩大我市乙肝病人用药医保报销范围的提案》,为我市乙肝患者进行呼吁。
教育类问题是我市市民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自闫才源代为征集两会意见以来,多次接到招教考试的反映,市民直言“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如自考成教毕业生不能报考,年龄限制过死,加分过高”等问题。随后,《关于允许自考成教毕业生参加焦作市直、县区招教考试的提案》、《关于将我市招教考试考生年龄延长至40岁的提案》、《关于取消招教考试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加分的提案》等成型。
闫才源多次坦言,对反映线索的群众他一般不询问对方姓名和联系方式,但由于有些情况需要核实,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是必须的。比如曾有一个反映棚户区改造问题的市民,为了解更详细的情况,闫才源多次通过站内邮件与其联络,告知对方只需要用QQ联络即可。即便如此,对方仍没有联系闫才源,最终该问题无法确认,提案最终没能形成。类似的情况还有几次,这让闫才源感到有点遗憾。
提案的形成过程非常艰辛,大量的资料、留言信息需要归类、总结,最后写成稿,工作量非常大。闫才源多次都想放弃,但一种信念却始终支撑着他,要把老百姓的声音转上去。每天他为自己设定目标,不整理完一定的内容不去休息。近两个月来,他每天晚上都硬撑到次日2时多才睡觉,就是春节期间他也没有好好休息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闫才源总共为今年市两会整理了68个提案,分为法律、工商、交通、教育、民生、环保等十大类,总字数近10万字。
“这一切都是用自己的健康作为代价的。熬夜对身体不好,这个我知道,但是白天还有工作要做。付出这么多,不一定有啥利益回报,如果能通过我的努力,推进社会进步,就值得,我就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