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婧) 近期,随着气温变化,到我市各大医院就诊的感冒患者增多。昨日,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根据流感的发病规律,目前我市已进入流感样病例的高发期。疾控部门提醒市民,作好个人防护,患了流感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切不可带病上班、上学。
据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副主任医师任东介绍,流感的症状一般要比普通感冒严重,发病突然,多出现高热(39℃至40℃)。除了引起咳嗽、发热、寒战、头疼、肌肉疼痛、关节痛等症状外,还会引发细菌感染,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甚至扩散至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心肌炎,威胁生命。
冬春季是流感的多发和高发季节。我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年底至今,我市流感流行水平与往年基本持平,近两周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人的比例有所升高,但没有迹象表明我市流感会出现大幅上升或暴发流行趋势。
“不排除流感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出现局部小范围流行或聚集的现象。”任东说,一般来说,我市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3月是流感流行的高发期,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主要集中在少年儿童和青壮年。任东说,我市的流感病原学监测表明,当前流感以季节性流感H3为主。
就近期公众关心的日本“新型流感”的问题,任东表示,大家不必过于担心,相关媒体报道的“AH3”实际上就是我国所称的甲型H3N2流感,并非一个新型病毒,以前就流行过。当前的流感病毒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异,今年接种的疫苗保护效果还是比较匹配的。
就流感的预防,任东提醒公众,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特别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应该及时接种。高发期到来前是接种疫苗的最好时机。目前,我市已进入流感高发期,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作好预防。
市民要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要注意个人卫生,勤开窗通风、勤洗手等;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任东希望通过本报提醒公众,生活中很多人对流感的认识还不够,存在误区,特别是有些人患流感后不以为然,吃点药坚持上班、上学,这种做法应该纠正。他说,流感非常容易在学校、办公室、影剧院、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传播,因此,得流感后最好不要带病工作和带病上学,而“家居隔离”是预防流感传播的可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