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是我市从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市经济转型、长远发展、持续发展负责任的气魄和决心,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对我市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转型,建设“幸福焦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成效卓著,太行山绿化、林业机制创新等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生态焦作”、“绿色焦作”的大生态格局初具规模。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54.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05.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林业年综合效益达到7亿元。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我市森林覆盖率、廊道绿化方面仍存有一定差距。
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建设城市森林,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在我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全国已有30个城市获此殊荣,我省的许昌、新乡、漯河、洛阳已创建成功,郑州、平顶山、济源、鹤壁、三门峡正在创建。我市也不能落后,必须跟上这个步伐。
抓生态林业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就是抓“两不牺牲”和“三化协调”。不久前召开的省九次党代会和我市出台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方案中都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改善生态状况、提高生态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是粮食主产区,要提高粮食生产,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就是发挥农田防护体系的生态屏障作用,抓生态林业建设,就是抓粮食生产的生态屏障,实现减灾增产。我市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也离不开林业强力支撑。
抓生态林业和创森就是经济转型。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中提出:“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网络框架,推动经济由资源能源依赖型向循环绿色低碳型转变,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在防沙治沙中、在提供可再生能源上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好生态林业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实现我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抓生态林业和创森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推动经济增长,实现人民富裕,改善人居环境是我市长期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我市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全市林业产业达到23.5亿元,直接从事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就有8万人,间接带动15万名劳动力就业,农民每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我市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焦作山水”蜚声海内。由此可见,抓生态林业和创森工作,不仅有利于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更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已经明确,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我市这项宏大工程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凝神聚力,上下同心,强力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加快创森步伐,为早日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为把我市建设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幸福的新焦作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