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麻 酩
10多年间,地处武陟县城中心的木城镇建设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瘦弱的“小天鹅”变成集饮食服务业、商业、工业、房地产业、教育于一体,固定资产2亿多元的兴华集团,街区一派和谐繁荣景象。每每谈及这些变化,建设街街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夸赞他们有一个好的两委班子,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党总支书记兼街委主任李二闯。
建设街的干部群众说:“是李书记创新思路,开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社会名流看兴华”活动,提出“在风险中抢先机”,制定“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创建10余个企业,让建设街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更让建设街干部群众感到有心劲儿的是,近两年来,李二闯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工建设“九龙山庄”住宅小区,投资兴建木栾大酒店、沁水绿泉饮品公司。目前,建成投用的项目已经显示出市场优势,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建设街的经济发展增添巨大活力和续航能力。
“集体强大并不代表群众都富裕,只有让每家每户都富裕,建设街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李二闯说。他提议变区位优势为资源优势,在辖区内各街道建起6个专业化市场,提供350多个摊位供群众经营。如今,全街405户居民中,85%的居民拥有经营摊位。
在繁忙的工作中,李二闯不忘充实自己,先后到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深造,并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运用到具体的经营实践中。街两委会像管理机关干部那样管理村组干部,像管理机关那样对下属单位进行绩效考核,使建设街的管理进入到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作为街党总支书记兼街委主任,李二闯心里装着群众,尽力为百姓办实事好事;作为市人大代表,李二闯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始终把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据了解,在他的提议下,建设街每年拿出200万元为群众办福利,每人每年发放现金700元、面粉180公斤,春节为群众发放食油、大米、肉蛋补贴款,为中小学校学生、刚刚考上大学的学生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发放补助。
市人大代表李二闯。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