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重庆市民在超市选购蔬菜。当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新华社发
1月份CPI上涨4.5%
据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5%,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4个百分点。
受春节等因素影响,食品类价格在1月份涨幅出现反弹。当月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2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3.7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3.0%,涨幅扩大11.5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1月份4.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
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最新情况的环比数据看,1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1.5%。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2%,影响CPI环比上涨约1.34个百分点,特别是鲜菜价格,26.1%的月度环比涨幅是相当高,23%的同比涨幅也是上月的整整一倍。
此外,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环比下降0.3%。
“春节因素通常会明显拉动食品价格上涨,而且今年春节在1月份,去年春节在2月份,同比的基数也出现了较大落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1月份CPI认为。
季节性因素带动物价反弹
食品价格成为1月份CPI出现反弹的主要推手。“冬季由于生产和运输原因,往往是蔬菜价格的高点,加之节日临近、天气严寒,蔬菜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虽然1月份CPI出现了反弹,但专家们认为,1月份的反弹主要由于春节比往年提前、天气比往年寒冷等季节性因素造成,并没有改变价格涨幅回落的总体趋势。
今年物价将呈回落态势
王军认为,CPI仍然处于相对高位,这使得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十分谨慎,近期并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情况。出于对物价上涨的警惕,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进一步巩固前期调控的成果。
中国经济增速回调,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坚持,这些大的因素和背景共同决定了物价走势难以出现逆转。
“经济增速在回落,总需求在回落,这是抑制物价最有力的因素。加之货币政策继续走稳,物价的总体趋势仍然是在回落。”王军判断。
物价调控仍不能掉以轻心
尽管物价总体趋于回落,但对价格形势也不能掉以轻心。专家认为,当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而且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王军认为,从中长期看,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看涨,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终结,成本推动将对物价上涨形成较大压力;从输入性通胀因素看,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会持续走高。
“对于成本推动因素,应当尽可能转化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对于输入性因素的不确定性,要有所准备。只要调控措施得当,今年物价总体走势应当是涨幅回落的。”张立群强调。
(据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