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不少父母都感慨孩子的课业负担太重,小学生的作业有时竟让大学毕业的父母都愣上一愣。据了解,经过8年多的酝酿,教育部即将在今年秋天启用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标准调整中,中小学课程难度整体降低,这样调整是希望新课本能与时俱进,同时减少教育负担。
三四年级会写汉字减400个
虽然新旧语文课标均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但事实上,新课标还是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具体来说,新课标将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成“800字”。三至四年级学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而在老课标中,这些学生被要求会写2000个左右汉字——“新课标”减少了400个。
新课标还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课标之所以这样修订,或许是因为那几百个字不常用,没必要非让学生会写。”教育专家分析。部分老师则认为此举是出于减负的考虑,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灵活运用的知识。而增加背诵篇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
书法教育强调“软硬兼修”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
与老课标相比,新课标更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比如,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新课标”要求每学年写作文不少于14次,课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文等。
英语分九级反对死记硬背
新课标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设为9个级别,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按照设计,在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要达到二级标准,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短剧,认识600~700个单词等;五级为初中毕业时需要达到的标准,这时候可以独立起草短文、短信,认识1500~1600个单词等。七级为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的基本要求,而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高中生设定的目标。
>>解读:
重视培养创新意识
据了解,目前中小学使用的课标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经过10年的使用,教育部门发现一些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标,是为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对照新老课标,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处长李奕表示,新课标特别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与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老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
比如,以地理学科为例,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新课标还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提倡开展野外、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而在其他学科的新课标中,也始终贯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的教育理念。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