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王建瑞
肆虐的寒风卷着雪团四处奔突狂撒,砸在人脸上生疼生疼。就在这样的深度严寒中,张四平穿着厚厚的棉大衣,竖起毛衣领依然艰难地行走在去维修机械设备的路上。出门时,同事劝他等天稍好些后再去,但他一咬牙,跺跺脚,硬硬地说了一声:“机械无小事,哪怕一点小小的故障,也不能等,不然,酿成大事故就无法补救了!”就这样,他一头闯进了风雪严寒中……
张四平是丹河发电有限公司维护二部汽机专业副主任、霍林河项目部总工程师。今年1月,被中电投河南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张四平曾经干过小到几十万MW,大到600MW发电机组检修维护工作,对他来说,无论是维修多大的机组,每一项工程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初到霍林河项目部,面对各种大型机组,对于只从书本上、网络上了解到的一些维护知识的张四平来说,要想胜任这项工作,必须下恒心重新学习钻研。于是,他选择了挑战。
张四平很清楚,这些大型机组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一点故障,否则,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为了尽快掌握检修维护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的技术,白天他和大家一起检修维护管辖的设备,收集各种资料,晚上则加班加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当别人进入梦乡时,他还挑灯夜战,从网上查阅有关资料,直到每一个问题弄通弄懂,他才钻进被窝。
霍林河气候恶劣,异常寒冷,他坚持学习知识,手背冻得皲裂出血,双脚常常冻得红肿,但他没有丝毫退却,身体一遇到不适,他总是咬牙坚持,久而久之,他的嘴两边竟形成了两道深深的皱褶。他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逐渐把自己磨砺成了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敢于闯关、敢于攻克难题的“拼命三郎”。
一次,业主想争取更大的发电空间,准备对2号机组进行C检。此次等级检修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准备工作需临时安排,且2号机组自2009年B级检修后,一直未进行大的等级检修。当时,润滑油系统六通阀泄漏、机组透平油已变成墨绿色,油质性能严重降低。面对诸多困难,他毫不犹豫地带领汽机专业人员连续工作72小时,终于完成了各项检修项目。
张四平深知,面对偌大的机组,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他积极主动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全力培养打造过硬的技术团队。每个检修维护工程开工前,他都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地了解情况,与甲方进行沟通,熟悉设备运行情况,然后指导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方案优化,筛选出关键技术控制点。在具体检修维护过程中,他总是把现场检修维护人员组织起来,把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逐个讲解清楚。特别是对从运行和后勤等其他岗位上转岗过来的人员,只要有疑问,他总是耐心倾听,认真答疑,直到对方完全弄明白为止。每项检修维护工作完工后,他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该项检修维护经验资料转换成电子文本,一方面做好技术资料收集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培训教材,提供给大家在今后的类似检修维护中参考借鉴。多年来,在他的指导下,得益于传帮带的人员,纷纷走上了重要检修维护工作岗位,成为公司电站服务业的主力军。
辛勤汗水没有白流,精心培育后起之秀。目前,他带领的汽机专业组被甲方誉为“明星专业组”。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霍林河项目部实现连续安全生产831天的目标,检修维护发电机组的水平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