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紧邻焦作市区,处于新—焦—济产业带的中心位置,工业、农业、服务业、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以来,该县通过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带动、焦博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四大战略,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具备了加快“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建设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对于该县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对于主动融入,联动周边,培育形成豫西北最具活力的县域经济板块;对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对于发挥优势,凝聚群力,“打造新博爱、再铸新辉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该县建设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在加快“三化”协调发展上大胆探索,着力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博爱县争创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的战略定位:焦作市城市新组团、城区西花园、新的经济增长极、高效能源基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焦作市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豫西北最具活力的县域经济板块。
争创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是推动博爱县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该县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三产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焦博一体化战略,着力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小城镇、特色村”相互衔接、层层组团发展的新格局。一是推进中心城区组团发展。把柏山、月山、许良三个镇纳入县城规划范围,加大新区开发力度,拉大城市框架;以城中村、城郊村为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突出竹林水乡特色,通过引水入城、引竹入城,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全力打造现代宜居城市。二是推进中心城镇集聚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城乡统筹、产业支撑”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基础,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农村人口与生产要素向中心镇集聚。三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重点支持有代表性的中心村和周边村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四是推进特色村落个性发展。对于不具备融合发展条件的偏远村,要因地制宜,加大扶持力度,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新型工业化。按照“发挥优势,培育龙头,完善链条,壮大集群”的思路,持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做大、做优四大产业集群。要以提升、转型、优化为方向,推进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动四大产业向产业高端发展,做大、做优四大产业集群。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城市矿产”资源再利用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其成为今后5~10年博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战略支撑。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扩大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加快规划布局调整力度,加强专业园区建设,使集聚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新型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工业融合发展,农业、三产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传统农业集约化、组织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全力打造焦作市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在保持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上,围绕“高效、生态、有机、循环”的目标,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争创“国家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在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基础上,发展蔬菜工厂化种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新型模式,实现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依托北部林果园、南部高效生态农业园,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把我县打造成为焦作市城区的西花园。
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该县将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博爱县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把青天河、月山寺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成复合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产业配套物流、农产品物流、煤炭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博爱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做好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